6月15日晚,碧桂园发布公告称,公司对2022年7月到期的4.75%票据提呈要约回购,以票据每1000美元本金额1000美元的购买价以现金购买其任何及全部尚未赎回票据。
此次偿付完成后,碧桂园年内已无到期美元债。
这意味着,碧桂园避开了2022年最大的中资房企境外债到期“峰段”。
根据克而瑞数据显示,2022年6月-8月,内房企的债券到期规模分别约639亿元、1214.8亿元、1011.7亿元,环比增加明显,且已超过千亿元规模,是今年最大的债券集中到期时段,预计将持续有房企债务违约。
碧桂园作为行业中少数稳健的民营企业之一,在逆势中会更凸显价值。
近期碧桂园债券保持平稳、时有回涨,侧面体现出市场对“碧桂园稳健”的认可。
更为直接的反应来自市场机构,目前摩根士丹利、瑞银、国泰君安、广发等境内外20余研究机构维持碧桂园“买入”评级。摩根大通也将碧桂园的投资评级由上调至增持,认可公司财务稳健,短期债务压力很小、流动性风险低,是能够在本轮周期中“存活”下来的开发商。
房企成要约回购主力 主动出击提振信心在动荡的2022年,越来越多房企适时开展要约回购、交换要约、公开市场回购、征求同意等债券管理方式。
据DM研究机构统计,2021年全年中资美元债市场共74家主体,先后进行了公开性回购与交换要约,中资美元债总体回购规模高达34.516亿美元、现金要约50.4亿美元、交换要约达68.69亿美元,其中房地产占比75.33%是绝对主力。
在上述研究机构看来,主动管理动作频繁,虽其中存在未能有效完成的情况,但整体而言,这是企业对负债管理愈加成熟的表现。
以碧桂园6月15日要约回购为例,公告显示,该票据总规模为7亿美元,目前仍在市场流通的票据本金额为6.83亿美元,公司将使用内部资金为要约提供资金,要约的预期结算日期为2022年6月24日或前后。
这不仅是一次要约回购,还是现金要约。与公开市场债券回购不同,现金要约通常回购金额较大,且更需企业资金保障。公告显示,为有效完成该笔要约,碧桂园已提前做好了要约回购资金的划付安排。
主动出击叠加企业稳定的基本面,碧桂园此次现金要约向市场释放了充分的信心。
同时公告称,公司将继续监察市场情况,不排除未来结合二级市场情况及公司自身情况进行其他主动债务管理,包括要约回购或二级市场回购等。
碧桂园体现出更加成熟、从容的债务管理风格,通过持续且灵活的债务积极管理,来稳定企业的长期预判。
有分析人士就指出,开展要约回购是更具效率、更为透明的主动债务管理方式,有助于公司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碧桂园此举也能提振投资者对行业以及优质民营房企的信心。
龙头房企带头探索 信用融资现“破冰”迹象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利好政策不断,市场信心缓慢修复,民营房企信用债融资也逐渐呈现有“破冰”的迹象。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房企债券发行总额3344.7亿元,同比下降30%,但其中信用债占比61%,同比提升17.4个百分点。
这背后,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等房企纷纷启用信用保护工具新增债券融资,对信用债规模、融资舆论环境和市场预期,都有拉动。
尤其碧桂园,作为“试点房企”之一,自去年12月以来,成功发行多笔覆盖不同场所、不同产品的直接融资,带头这场民营房企的“破冰之行”。
在融资保持通畅的同时,碧桂园也不断在探索新的融资渠道和方式,例如新发行的39亿港元可转债、15亿元ABS以及10亿元公司债,今年5月在监管支持下成功发行5亿元公司债,都备受业内关注。
据悉,接下来碧桂园还计划继续推进供应链ABS产品的发行。此外,公司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50亿元中票也已经获批,将择机发行。
相应的,融资渠道通畅、资金充裕,也增强着碧桂园的债务管理能力。
例如今年截止6月15日,碧桂园已公告累计购回优先票据本金总额5570万美元,保证票据的回购频率和完成有效性。
此外,今年碧桂园全体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还以市场化方式在二级市场持续购买碧桂园地产公司债券;2021年期内,控股股东累计增持29个交易日,合计增持约3.28亿股,也都体现碧桂园的公司发展价值。
分析人士认为,龙头优质房企在穿越市场周期时依然能扛住重压,维持销售和现金流的基本面稳健。例如碧桂园、万科、保利发展在今年前五个月的全口径销售额突破“千亿”,这是碧桂园等头部房企在资本市场的底气,也能持续向市场释放信心。
(来源:凤凰网房产 文/王婷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