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邵鹏璐
近期,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工商联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债券市场更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十二条具体举措,明确要推动债券市场更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业内人士认为,《通知》旨在通过加强金融服务引导、市场监管规范和部门沟通协作等方式,增强债券市场服务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质效。
民企债市融资自2018年以来持续萎缩
据中信建投统计,自2018年以来,非国有企业信用债市场融资基本处于持续净流出状态,仅在2018年3~4月份净融资489.15亿元、11~12月份净融资248.08亿元,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冲击政策环境偏宽累计净融资规模1279.18亿元,随着下半年政策回归常态化、永煤违约对信用债市场造成冲击,非国有企业净融资转负,12月份单月净偿还1245.08亿元。合计来看,2018~2021年累计净偿还约1.2万亿元,民营企业债市融资难的情况愈发凸显。
2021年9~10月份政策底出现后,2022年以来民营企业融资出现小幅改善,但持续性不佳。1~2月份净融资415.85亿元,从债券新发来看,主要是轻工制造(26%)、电子(19%)、房地产(14%)、金融(8%)、装备制造(7%)新发占比较高,其中房地产新发主体为滨江集团、美的置业、金科地产、重庆龙湖4家,轻工制造中超过7成债券系伊利集团(分类为公众企业,但实际上国资属性较强)发行,电子行业中主要是中兴通讯及华为控股发行。在年初监管发声支持下,民营房企融资破冰、民营制造业新发小幅增量,但持续性不佳,3月再度转为净偿还。
民企债券融资支持政策历经4个月终于落地
今年3月,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提及“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等重要内容,随后多部门表示坚决贯彻会议精神。
同月,证监会发声表示将出台一系列政策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增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质效,提及七大方向内容,包括发行主体定向支持(优先支持民营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融资效率提升(优质民营企业纳入知名成熟发行人名单)、交易环节优化(放宽受信用保护民营企业债券的质押回购门槛)、中介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民营企业业务投入)、后续管理推介(提升信披质量)等多个方面。
在前期酝酿4个月后,7月《通知》正式落地。在申万宏源首席债券分析师孟祥娟看来,随着政策落地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有望得到较大程度改善。《通知》提出将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优质民营企业纳入知名成熟发行人名单,提高融资效率;指导有关金融基础设施减免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交易费用,做到“应免尽免”。鼓励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优化监管考核机制,鼓励证券公司加大民营企业债券承销业务投入。
除在供给端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外,配置端《通知》明确,“完善有利于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各项制度,优化专项排名机制,鼓励商业银行、社保基金、养老金、保险公司、银行理财、证券基金机构等加大民营企业债券投资。”
此外,在增信方面,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鼓励市场机构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提供增信服务。适当放宽受信用保护的民营企业债券回购质押库准入门槛。孟祥娟表示,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因素也是债权人较为关注的风险点。对此,《通知》提出“加快建立线上信息交流平台,推出‘网上路演’‘债市互动’等功能,加强宣传推介力度,畅通信息交流;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债券投融资见面会,增进共识信任。”
“《通知》新增了对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督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完善奖惩机制等方面的细则。同时,《通知》也对民营企业发债全流程(发行支持-中介引导-审批简化-投资人引导-完善回购机制-完善违约处置)提出了优化思路。”中信建投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曾羽认为,产品创新(科技创新债、小微债等概念)、推动民营企业纳入知名成熟发行人名单、鼓励证券基金机构加大民营企业的业务投入仍是政策落实重点。《通知》对科技创新债券、小微集合债券的着墨较多,其中科技创新债券是原来“双创债”概念下的一个细分券种,“双创债”主要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更强调企业规模,从属性来看还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但本次提及的科技创新债将倾斜民营企业。
“双创债”主要是交易所系统支持中小型高科技成长性企业发展而创设的专项债。据中信建投统计,截至2022年7月22日累计发行91支,规模968.47亿元,从企业属性来看,央企与地方国企累计发行875.27亿元,占比90%。
科技创新债券自2020年11月以来即有发行,目前累计发行55支,融资金额478.6亿元,其中2022年以来有30支债券发行,融资金额292亿元,今年以来,尤其是5月份以后发行明显放量。从属性来看,累计发行债券中约94%仍为国有企业发行,非国企仅有小米通讯(2021年7月)、TCL集团(2021年3月)、江苏永刚(2022年5月)、海通恒信(2022年5月)发行,但整体的票面较低。曾羽表示,目前科技创新债券中民营企业占比明显偏低,不符合《通知》体现的监管导向,预计科创债后续将更突出“民营”概念。
“新发-审核-投资-处置”全方位优化下市场风险偏好或调整
“自2021年民营房企违约风险持续暴露以来,不论是债券新发、二级估值,还是机构抱团策略、风险偏好,均可以看到整个市场对民营企业的全方位规避。”曾羽表示,今年1~2月份、5月份都可以看到有房企的新发破冰,但从配置需求端来看,机构风险偏好梯队不够、极端的避险情绪使得民营企业新发困难,规避情绪蔓延到中介机构,民营企业融资步履维艰。
此次《通知》从发行端(门槛、审核流程、市场宣传)、中介服务(对券商考核机制)、配置端(鼓励机构投资者加大民营企业投资)、违约处置(奖惩机制、信披优化、加快处置)全链条进行优化,相比于之前仅在发行端支持而言,本次政策的细则全面、可落实性高。当前市场“资产荒”正在白热化阶段,配合本次支持政策的落实,或将看到市场风险偏好的边际修正。
曾羽表示,《通知》明确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机制,其中对“逃废债”着墨较多,并且提及“推动各方综合利用多种市场化工具依法有序开展处置工作,提高处置效率”。虽然,《通知》中没有提出对债券违约细化处置方式,但可以看到监管层对“逃废债”“违约处置”的关注度极高,后续应持续关注相关违约处置动态,一旦有“处置模板”出现,市场对民营板块的配置信心也将逐步修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