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仗需要花费多少金钱「一场大规模战争需要多少钱」 科创优选理财怎么样「PT板」 可转债交易规则变化对投资者有什么影响吗「可转债投资者应当关注什么特性」 国债逆回购 现金管理「可赎回债券」 买基金的高手「短期买基金选什么最好」 首批碳中和债券「农银增强收益债券a」 我国首次发行负利率国债「负利率国债为何遭疯抢」 为什么要配置债券型基金「债券etf基金」 四万亿专项债「2.3万亿专项债券」 私募和信托哪个风险大「信托和私募基金哪个风险大」 纯债基金暴跌「今年债基为什么跌厉害」 从供应链角度看波音787梦幻客机的问题「波音7879客机」 债券质押式融资回购「交易所债券质押式回购押券规则」 基金是钱生钱吗「基金怎么拿钱出来」 2021年厦门地方债券「厦门市政府债券」 买1块钱基金不管没事吧「一元以下的基金」 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山东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新增专项债券项目「短期债券」 正股大跌 可转债「正元转债是什么公司」 公司债券的发行期限是多长「公司债券的期限规定」 证券承销业务排名「科创板排名」 银行业 绿色金融「银行应如何发展绿色金融」 金融学曹龙骐考试试题「金融学曹龙骐第3版配套题库 才聪学习网」 如何理解美债市场的抛售策略「抛售美债会导致美元下跌吗」 严控回撤的宝藏基金会怎么样「回撤控制最佳的稳健基金」 今年可转债市场发生了什么「可转债暴涨」 基金与股票 债券的区别和联系「股票基金和股票有什么区别」 特朗普大幅度减税经济增长「特朗普税制改革」 拜登拟对富人征收高达43.4%的资本利得税「拜登6万亿政府支出」 2021年第二季度储蓄国债「19附息国债」 民企债市融资环境有望得到较大程度改善吗「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 美国等国家为啥主要收财产税直接税而不是间接税「商品税是直接税吗」 基金与债权的区别是什么和什么「债权与债券的区别」 中级经济师真题答案解析2020「中级经济师真题答案2020」 每天学一点知识「哪里可以学excel」 负利率国债有人抢着买?这预示着一场巨变的降临「负利率国债为何遭疯抢」 公司债券问题「债券吧」 msci调仓尾盘拉升「MSCI全球指数」 为什么要投基金呢「为什么要选择基金投资」 8日对本年1月1日购买的公司债券(10新港债)「香港政府债券」 北京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绿色金融」 可转债申购中签肯定赚钱吗「新股转债中签一般会赚钱吗」 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金融市场与债券市场」 怎样选择合适的投资理财方式「闲钱投资什么靠谱」 投资者投资基金及资产配置的基础「债券基金配置比例」 影响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宏观因素分析研究「债券流动性」 新上市的可转债效益如何「2021年破发的可转债」 投资债券怎么赚钱「怎样投资债券」 中国债券市场陷入流动性陷阱 海外基金不敢进入吗「国际债券投资」 基金的近一年涨跌幅怎么看「一季度结束 基金有涨有跌 如何科学看待涨涨跌跌 」
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打一仗需要花费多少金钱「一场大规模战争需要多少钱」

2023-01-22 10:02:19来源:陆家嘴金融网

CFIC导读

最近一段时间,俄乌冲突不断升级。那么,打一场仗到底要花多少钱?战争又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怎样的影响?

最近一段时间,俄乌冲突不断升级。乌克兰硝烟再起,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需要国际社会付出更大努力。

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战争的本质向来都是利益冲突。

不过,战争实在是一件太劳民伤财的事情,算不好这本经济账,不仅获得不了利益,甚至还会让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瘫痪。

那么,打一场仗到底要花多少钱?战争又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怎样的影响?

1 战争的成本是多少?

打一场仗要花多少钱?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美国持续78天的空袭行动耗费了70多亿美元;2001年持续两个月的阿富汗战争,美国单军费就花了100多亿美元。

始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不到两个月的进攻时间里,美国的成本支出在280亿美元到300亿美元之间。

我们不妨以美国为例,来梳理一下美国在过去历次主要战争中付出的开支:

这些白花花的银子花在了哪里?军火和人员是主要支出。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1918年的战争总成本接近当年度GDP的36%,为了准备这场战争,美国还将30%的汽车生产能力转向了坦克生产。

再到二战期间,美国军费开支进一步增加,顶峰年代,仅军费开支就占到了美国GDP的三分之一,1944年这个数字是37.9%,无论是总直接成本还是人均直接成本,美国的战争开支都达到了顶峰。

尤其是珍珠港偷袭事件后,美国再次加大了武器生产。

1918年至1933年,美国只生产了35辆坦克;到1940年,美国生产了309辆;1943年,美国坦克的产量增加到惊人的29500辆。更宏观一点来看,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总共生产了88430辆坦克,作为对比,英国是24800辆、德国是24050辆。

飞机也是如此,年产量最高的1943、1944这两年,美国分别生产了85898、96318辆飞机。

再来看军队人员的扩张,一组数据对比极具代表性:1939年以前,美国军队人数一直没有超过1920年《国防法案》所规定的28万人的一半,但到1942年,美军人数已经超过了900万人。

除了直接投入到战争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消耗之外,战争还会让国家、政府背上军人退伍后的福利或补贴支出。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有10万多名军人患上了与化学物质相关的“海湾综合征”,其中4万多人长期致残。即使在战争结束16年之后,美国政府还需要向20万名退伍军人提供超过43亿美元的补助、养老、抚恤金。

除了这些直接成本,战争对国民经济造成的伤害更巨大,影响也更长远。

之所以要大力投入战争资源,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在于,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战争进攻方还是战争防御方,其进攻绩效或防御绩效都是进攻成本或防御成本的线性递增函数,即进攻成本或防御成本越大,进攻绩效或防御绩效就越大。

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背景下,当战争一方在武器等资源方面持续增加投入,战争将走进另一个逻辑:非对称战争。

简单来说,通过大量的军费支出培养起来的战争机器,造成对敌双方实力悬殊。

美国作为军事强国,它越增加军费开支、扩军备战、发明新式武器,就越能提高它的攻击威力,也就越能够在以强凌弱的非对称战争中取得越大的胜利,这在客观上鼓励了美国在世界上动用武力的欲望和意志。

既然战争要付出这么高的成本,那这些钱从哪儿来?

2 钱从哪里来?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著作《三万亿美元的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成本》,在其红色腰封上赫然印着这样一段对话:

美国政府:伊拉克战争是免费的。既不用削减政府开支,也不用提高你们的税负,还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美国人民:那钱从哪儿来呢?

美国政府:向外国政府借。

这一段虚拟的对话,既点明了通行的战争融资渠道,又指出了作为全球的军事金融强权国家,美国所特有的战争融资方式。通常而言,战争融资主要分为征税、发债、印钞。

先看第一种融资方式:税收。

税收是一种古老的充盈国库,并为战时提供经济支撑的手段。从中国古代开始,历代皇帝都靠征收盐税、人丁税、土地税等来获得。

税收是国家公共财政最主要的来源和形式,一般用于城市基建、教育、医疗、公务人员工资发放、军费开支等。战时,军费开支提升,相应地,用于非军费方面的支出会减少。

仅仅是税收的腾挪自然支撑不了庞大的战争开销。在打仗时,常常会出现临时的税种以开源。

比如1799年,英国对拿破仑战争时,为了应付战争费用的需要,当时的英国首相皮特首创了所得税。它与后来的所得税有不同之处,属于临时课征的战争税,在1802年随着战争的平息而停止,1803年,战争复起后,恢复开征,直到1815年随战争结束而废止。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的一些国家也开征过“战争税”或“战争暴利税”,筹措战争经费。

税收过重往往会造成内乱,所以有一些“战争税”会落在富人/商人的头上。

如清朝后期的卖官,根据一些估算,很多时候清朝战争开支大概有30%是靠卖官位得到的收入来补贴;再如,上文提到的所得税也是一种针对富人的税收,名义是保护富人的私产。

这种方式并不总是行之有效,尤其是富人掌权之时。中世纪的欧洲各国战争连连,贵族、诸侯有钱有势,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自发形成了阻碍加税的坚定同盟,统治者们必须另想他法。

再看第二种融资方式:借钱、发债。

可能很难想到,人类历史第一次的主权放贷就是为了战争,战争是借款的原始动机。

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一方是古希腊的财富中心,另一方还在使用低廉笨重的铁币做交易,只比以物易物先进一点。

斯巴达的同盟军,一些城邦小国,因常年向强国雅典进贡,没有多少军费,旷日持久的战争让斯巴达陷入弹药不足的困境,不得已借用了奥林匹亚和特尔斐神庙的储备金,通过给予荣誉鼓励民众解囊相助。最终,这场持续了27年的战争结束了雅典的古典时代和强国地位。

此时的借钱属于统治者的私债范畴,将统治者的私债变成以国家信用支撑,并向民众支付利息的公债,是在议会出现以后。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英格兰银行的设立(1694年)就是为了开辟市民储蓄的渠道,筹集用于对付路易十四的军费,发债也是成就其日不落帝国的经济支撑。

此后,发债成为筹措军费常见的渠道。

这种常规融资方法,日本人学会了,清政府没学会。这也是日本以弹丸之地赢得甲午战争(1894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时北洋水师被称为亚洲第一,在世界也排得上号,并不输于日本,最终却打到没钱买弹药。根源固然是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但金融业弱于日本也是打了不到一年就认输和谈的原因。

除了上文提及的税收卖官,当时的清政府也就能搜刮搜刮民间和钱庄,没什么搞钱途径。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融资渠道也不多。但在明治维新之后,学习了西方的很多金融制度,先是发债搞经济、军事改革,然后是发债打仗,就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还发行了巨额债券。

第三种融资方式,是发动印钞机。

税收、发债,都是货币总量的腾挪,而货币总量未必能够满足战争的需求,创造货币成为战时经济的惯用手法。

美国内战时期,美国北方政府向银行发售国库券和债券,但银行发现这些国库券和债券在二级市场上转售难度高,也就不再愿意用有限的黄金去承接政府的债券。

于是1862年,政府开始印制1.5亿美元的美国钞票,使其成为合法货币。

一般情况下,钞票不是想印就能印。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之间,世界货币体系是金本位制。能发行多少钞票,要看有多少黄金储备。

金本位制天然具有通缩的倾向,原因在于黄金储量有限,开采速度慢,而生产力的提升、经济增长的速度更高。对黄金的需求在战时更迅猛,于是暂时放弃金本位制是常有的事。

超发货币,实质上已经是以国家信用做背书,而不是黄金的储量。

一战、二战时期,一些国家无法生产战争所需要的物资,通常需要借款、消耗大量的黄金储备等方式来融资以购买物资。为了支持这些赤字,大多数参战国会对黄金出口进行限制。

战时这些临时政策都有副作用。加税会增加百姓负担,使政府失去民众支持;削减非军事支出会降低原本在医疗、教育等民众福利;发行债券,政府需要承担利息,甚者可能导致国家破产。

比如1557—1575年间,西班牙国王宣布两次宣布国家破产,尽管并非国家身无分文,但无法履行债务对国家信用是极大的伤害。

以国家信用背书的货币体系下,货币超发带来的影响可能数倍于发行的货币量。

战争的代价在战争的最后一枪结束后,还长远地影响着人们。这是斯蒂格利茨告诉我们的另一句话。

3 战后的代价更沉重

“柏林什么也没有剩下,没有住宅、没有商店、没有运输、没有政府建筑,纳粹留给人民的遗产……仅是若干断壁残垣……柏林如今只是一个破碎砖瓦堆积如山的地理坐标”,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的这段话,无疑是对战争代价的最好注脚。

子弹不能用于再生产,战争只会摧毁资源。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争,60多个国家,20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因战争而死亡的人口超过7000万,1.3亿人受伤。

作为战败国,德国死亡士兵超过500万,平民约200万,二战前,德国总人口约8000万(吞并奥地利等地之后,自身有6600万左右)。近十分之一的人口因战争消失,大部分是青壮年。

战胜国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苏联死亡人口超过2000万。

每次战争的发生,都会带来大量的伤亡。工业体系下,男性劳动力的缺失,基础设施、工业设备等资源的摧毁让战后的经济重建尤为艰难,再加上战时特殊的经济政策,不管是战败还是战胜国,都陷入了经济的困顿之中。

第一重影响是,通货膨胀。

在一战结束之后,德国不仅要归还战时借款,还要承担1320亿马克的巨额赔款,德国拿不出这笔钱,法国就联合比利时、波兰毫不客气地进入了德国的经济命脉——鲁尔工业区,史称“鲁尔危机”,德国只能选择疯狂印钱。

货币供给过高,商品不足,导致物价飞涨,德国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

战前,4.2马克就可以兑换1美元,战后,1美元可以成立一个家族基金。物价上涨的速度近乎荒诞,一个典型的场景是,一个人以8000马克买了一杯咖啡,等喝完走出去时,咖啡已经卖10000马克了。

到了1923年,德国出现了面值100兆的钞票,小朋友把钞票用来做风筝,纸钞被当成柴烧都是随处可见的景象。此时的马克已经失去了货币的价值,以物易物开始盛行。

同样,二战后的日本也经历了一场通货膨胀,相关数据显示,在1945年—1949年之间,日本东京的零售物价指数增长了240倍。

非主战场,又是战胜国的美国,统计其上个世纪的M2,也就是货币供给量,包括现钞支票和短期储备,可知,在一战、二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都是阶段性的高位。

1901-200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

1917—1918年、1941—1945年、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越战)以及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也是美国通胀率高峰时期。其实包括战后的一两年内,通胀率也处于较高的位置。

不过,相对于德国和日本来说,美国的通胀率要温和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美元作为国际通行货币,它的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可以由全世界来买单,这也是上文虚拟对话为什么说由其它国家承担战争成本。

第二重影响在经济总量上,也就是GDP水平,不同的国家会有所分化。

一个简化的GDP公式是投资、消费、净出口和政府购买之和。主战场国家战后经济的恢复需要时间,战败国人民一般信心不足,更容易出现战后GDP下降,这也是战争的代价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日本人均GDP至少下降了一半,货币也在战后大幅贬值。

对于大赢家美国来说,战时GDP则上升,1941年—1945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失业率下降。但在二战过去之后,因军事需求等不再旺盛,美国也无法保持GDP的高速上涨。

第三重影响是给参战国带来巨额的债务。

英国,老牌日不落帝国,最先进入现代化的国家,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它的衰落和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巨额债务有关。

因为一战,英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位置上被拉了下来,美国补位。因为二战,彻底失去了主宰世界金融秩序的权力,取而代之的还是美国,英国则变成了经济上依附的角色。

二战期间,根据罗斯福签署的《租借法案》,美国对盟国进行战争补贴,英国是最大的受益者。这一法案还有附加条件,即英国必须使英镑能自由兑换。

没有人会愿意持有陷入战争中的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的放开,会使人抛售英镑,换取更为坚挺的货币或者是黄金。

英国的一些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条款导致了英镑的长期疲软,是美国削弱英国超级大国地位的一步。

二战过后,一方面是英镑疲软,另一方面世界上75%的黄金储备捏在美国的手里,美元通过与黄金挂钩,成为世界货币,英国再无与美一争之力。

而二战时期,英国欠美国和加拿大的债务,直到2006年才还清,足足60年,英国才翻开新的一页。德国还清1320亿马克的赔款加利息,用了90年。

4

结语

凡是战争,都有胜负之分,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如果参战一方能够攫取更大的经济利益,那它就是赢家?

当然不是。

战争的野蛮性在于,在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下,胜利的一方重新掌握游戏规则,他们总能在利益分配中掌握更高主动权,让自己成为最大获益者。

但战争又有着无法抵挡的破坏性,它以流血、死亡为代价,带来流离失所、颠沛流离、鳏寡孤独,它的强大摧毁性足以让一座城市沦陷、让一个民族沉沦、让一种文明消亡,这同样是人类历史上血淋淋的教训。

经济账或许算得明白,但涉及到普通的人,这笔账怎么算,都没有赢家。

参考文献

[1]《战争经济学》,保罗·波斯特;

[2]《三万亿美元的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成本》,斯蒂格利茨;

[3]《最“经典”的通货膨胀》,比尔李;

[4]《日本战后早期反通货膨胀制度》,世界经济;

[5]《20世纪40-50年代美英对于国际经济霸权的争夺》,申晓诺杨一帆;

[6]《战争经济的运行机制》,达里奥;

[7]《打仗的钱从哪儿来?》陈志武;

[8]《日本明治维新的金融故事》,陈志武;

[9]《战争与国债》,世界军事;

[10]《非对称战争的经济学方法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斗;

[11]《战争成本和收益的广义虚拟经济分析范式研究》,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管理研究所,习文静。

本文来源:瞭望智库、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

作者:连禾

微信编辑:王时通

上海证券报,新华社主办,中国证监会法定披露证券市场信息媒体,创立于1991年,是新中国第一份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现已形成涵盖报纸、网站、客户端、视频、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全媒体财经传媒矩阵。

追求政治品德、新闻品格、专业品位、服务品质、一流品牌,做有“品”的全媒体财经资讯服务商,做您的决策参谋、投资顾问、理财助手。

因为敬业,所以专业;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