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散户来问,我该怎么买卖债券?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那就是不要买卖。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的债券市场是一个高度机构化的市场,个人缺乏进入的渠道。中国的债券市场分为场内和场外两个部分,前者又叫交易所市场,就是我们平时熟悉的上交所、深交所。它们对散户是相对友好的,参与的门槛比较低,交易规则也比较简单,我们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地买卖债券。
可惜的是,这个市场上交易的债券只占整个债券市场不到5%的量,剩下的95%的债券都在场外交易,也叫银行间市场。场外市场是不对散户开放的机构市场,像银行这样的大型机构才是主要的玩家。有时候它们一单买卖都是百亿元的规模,根本不是我们散户可以企及的数字。从2018年的数据来看,散户在债券市场的比例不到0.1%,而他们在股市的比例是42%。
另一方面,债券本身也不是最适合散户的投资标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债券的流动性是比较差的。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顺利转换成现金的能力,流动性差就意味着你的金融资产卖不出去,无法变现。一般来讲,交易越频繁的资产流动性越好,因为你容易找到买主。而债券,它的交易远不如股票频繁。
举个例子, A股有一家上市公司叫大唐发电,今年3月份的时候股票的换手率是2.76%,而同一家公司发行的债券的换手率只有0.0042%。你看,同一个企业,股票是债券流动性的600多倍。这还是在相对活跃的交易所市场。
在银行间市场上,今年3月份有300只企业债,换手率都是0。有时候可能是好几天才有一单买卖。所以说,如果你持有了债券,你会发现,你想买的时候找不到卖家,想卖的时候找不到买家。万一碰到熊市,交易就更加稀少了。比如中国在2011年发生过一次信用债大熊市,当时整个债券市场一片死寂,处于一个无价无市的状态。如果你在那时持有了债券,又刚好想买房、想换车、小孩交学费,不要说你的债券打八折,就是跳楼价都卖不出去。所以债券对流动性需求比较高的个人投资者而言,不算最佳选择。
除了流动性差以外,债券投资的逻辑是宏观逻辑,这对个人投资者来讲也是相对陌生的领域。在股票中,我们强调的是价值投资,这个价值投资考验的是什么呢?考验的是你对个体公司的理解,你对企业微观数据和细节的把握。对于一个具体企业,你可以通过研究财报,分析行业,了解竞争对手的种种微观信息来做具体分析。这种微观分析对我们个人而言相对是容易的。但是债券的逻辑不一样,它的收益率是随着利率波动,而利率的波动又跟宏观经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债券投资考较的是宏观逻辑,需要投资者对宏观经济面有深入的把握。
很多人以为,债券比股票简单,其实债券投资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更高。你看,很多著名的对冲基金,像索罗斯、罗宾逊的老虎基金、达里奥的桥水基金,他们引以为傲的全球宏观交易都是以债券为标的的。所以说,“把握宏观基本面”这件事情是真的很复杂的,个人投资者缺乏这方面的训练。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感觉,那债券投资没我们个人投资者啥事了。也不是这样的,想要参与债券投资的人可以购买债基,基金经理可以帮你弥补宏观分析上的缺失。而债基也避免了债券本身的低流动性。比如有一个叫“光大转债”的债券,它的波动很大,单日振幅达到5%,而且换手率也很低。单季不足1%。但是又有一个债券基金叫做“易方达安心回报债券A”,它重仓了这个债券。近一年中,这个债券基金的波动率是那只债券的一半,也就是不到2.5%,同时换手率大概在30%,是债券的30倍。所以你看,通过投资债基,你既投资了债券,又避免了债券本身投资的一些弱点。
在美国市场上,个人投资者都是通过基金来投资债券市场的。但是你也要注意的是,我们中国的情况有点特殊。中国债券市场的规模不小,大概在70万亿左右,但主要是以国债和金融债为主,为企业融资的信用债规模不大,只占到市场份额的1/3左右。更重要的是,很多发债企业都是国企,有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就产生了“刚性兑付”的问题,使得债券的价格信号机制被扭曲,债券的收益率并不能够完全反映它内在的风险。
这几年,货币基金强势崛起就引流了很多的中小投资者,为什么呢?因为货基的流动性比债基更好,风险也小,但是收益率却一点也不低。以2018年为例,债基的平均收益率是2%左右,货基却超过3%。所以说,在目前的情况底下,债券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讲,恐怕仍然不是最理想的标的。
本文改编自得到APP《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第79期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