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负利率「中国负利率时代意味着什么」 欧洲央行维持关键利率不变,释放降息信号「央行 负利率」 永续债发行的风险「无固定期限债券和永续债的区别」 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银行承兑汇票票面利率」 美债上行对国内债券的影响「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 纯债基金净值突然大跌「债券型基金最近都跌」 俄罗斯国债收益率「俄罗斯外债」 债券基金靠什么收益「债券为什么是稳健的」 2020年末中国绿色债券「2021年债券市场融资金额」 平安证券的资金博弈「什么是久期」 4月27日上市股票「2021上半年债券投资市场」 最新 中国农业银行连发2条重要公告内容「农行破发」 星期几定投最好先建底仓再定投「创业板50指数多久调整一次」 碳交易落地时间「全国碳市场于什么时候启动上线交易」 下修可转债对股价影响「正股不涨转债为什么大涨」 10分钟从菜鸟成为可转债投资高手「熊末牛初」 碳中和债券迅速扩容「碳汇债券」 基金每天限购1000「债券最低交易额度」 债基一直亏损「161631基金巨亏」 重返泡沫时代「泡沫风暴」 成本与管理会计公式「财务管理公式大全」 债券违约潮「债基风险一般会损失多少」 最重要的经济指标「衡量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指标是」 第一批公募reits即将推出「公募reits试点哪几家基金」 如何把可转债转成股票「可转债怎么转换为股票」 可转债回售的套利方法及实例分析思路设计「可转债无风险套利实例」 投资学系列 证券是如何进行交易的「证券投资入门」 旭辉国际评级「上资信证券评级」 养老基金fof买哪个好「哪个城市适合买房养老」 可转债狂跌「可转债涨20%停牌」 旭辉绿色债券「旭辉发债」 普通个人投资者如何投资可转债?「可转债的投资方式有哪些」 可转债何时能转股「可转债上市后多久可以转股」 买入债券基金时机怎样选择「债基金怎么选」 现货白银与基金优劣势对比分析「基金的优势劣势」 结合上述资料和欧债危机,分析说明外国债券「论文参考 欧债危机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的有效管理研究」 第一次打新债「打新」 政府平台公司发债条件「政府地方债发行流程」 相对估值的方法「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 转债中签几率「打新债中签几率有多少」 投资者在网上申购可转债「可转债在哪里可以申购」 公司发行债券的规模「2020年发行了多少只新债」 买基金不要忽视这些指标「购买基金看什么指标」 下半年投资策略「投资有规律」 货币主义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函数」 最舒适的投资赚钱方法 「怎样才能小投资赚大钱」 北京信诚资产评估「房地产估价中,遵循独立客观」 四大行存款利率「2021年存款利率下调原因」 可转换债的基本要素「可转债从入门到精通」 五年定期存款利率会变吗「存5年不如存3年 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倒挂 意味着什么」
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负利率「中国负利率时代意味着什么」

2023-01-27 11:01:58来源:观众阿景

很多人是这样理解负利率的:就是在银行存款要被扣钱,或者是被收取存款管理费,比如说1万存进去,取得时候只剩9千多了,而从银行贷款却像是白嫖,贷款的时候拿走1万,还款的时候还9千多就行了,完全是有的赚!

真的是如此么?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

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说丹麦,瑞典等国在早些年的时候,就已经是负利率了,包括日本也是,但居民个人存款也不会倒贴,而是一定有利息的,就算是负利率情况下,商业银行也一定会给存款人利息。

只不过这个存款利率非常之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说欧元的活期存款利率依然有0.01%,而定期存款的利率则稍高一点。

银行利率体系其实是非常复杂的,种类有数十种。但在一般认知意义上,银行利率指的就是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而这个利率,目前来讲,是不会为负的。

如果存款利率为负,就会发生存款人挤兑的事情,挤兑就意味着银行破产,因为没人愿意看着自己的钱一天天的变少。

而贷款利率为负也是极少情况下,对特别群体偶有发生的事情。

更多情况下,指的是央行执行的目标利率为负,也就是银行间互相拆借款的利率是负的,这个利率为负,主要是央行想要金融机构能够更多的持有负利率的国债,购买资产,或者是尽快发放贷款出去,刺激市场中的消费和投资,而不是滞留在在银行之间流转套利,或者干脆以更多的存款储备金的形式留在央行那里。

也就是说,负利率主要针对的是金融系统,为的是让银行有动力积极放贷刺激经济,鼓励银行积极上门,招揽生意。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各大经济体都在放水印钞,大幅降息,美国、英国等经济体利率接近于0,而欧洲、日本等经济体更是全面陷入负利率泥潭。他们拿着印出的钱到处投资买卖,资产负债表扩张迅速。

所以说,负利率这种货币调控手段,针对的是银行系统内的资金池,它的实施意味着商业银行的扩表,针对的并非普通群体。

说完了银行负利率,我们再说一下负利率国债,这个更简单。

国债么,就是国家需要用钱了,让中央财政部开个有息借条,到市场上找买家,借条上写得很清楚,有5年期的,有10年期的,还有15年期的。

5年期就是5年后国家连本带息一起还给买家,10年期的就是10年后归还本息,这财政部开的借条就是国家债券。

债券有记名的也有不记名的,那些不记名的也就是没写买家名字的,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到时间了,谁拿着这券,国家就把本金和利息一起还给谁。

在2020年11月份,中国财政部在欧洲发行了欧元主权债券,目的当然是为了借点欧元花花,买点国家需要的能源粮食芯片之类的,这是我想的,具体买啥了还是存起来当外汇储备了我不清楚。

当时是发行了40亿欧元,仅用了两天半时间就被抢购一空,那场面,就跟房地产市场最火热的时候,几千人摇号抢房一样,4.5比1的比例,也就是4.5个人抢中国的一张债券。

而中国此次发行的5年期债券就是负利率国债,利率为-0.152%。

负利率,不就是亏钱么?买了5年后还被中国扣利息,为啥这事儿这些欧洲资本家们还抢着干呢?

脑子有病?被新冠病毒入侵了不成?

当然没病,而且还健康着呢。

这世上没有人比资本家更聪明,更会计算利益得失的了!

新冠疫情不确定性风险的当下,中国动态清零的抗疫政策取得了先机,经济得到强劲的复苏,有了经济增长,中国就有了发债的底气,自然就比那些深陷“水深火热”之中,经济崩溃,财政自我维持都难的国家容易筹到款。

而欧洲那些大型资本,正好也需要找个安全的地方避险,尤其是那些那些动不动就数亿规模的欧洲主权基金,养老基金等大型社会性基金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安全性权重压倒了一切!

中国国债以中国国家信用为担保,经济复苏为支撑,在投资品种中风险最小。

所以,即使是负收益率,也不妨碍欧洲资本想要涌入中国国内的热情。

说道这里,大家还会纳闷,非要赔钱流入中国么?存到欧洲银行就不行?或者干脆放家里不得了。

欧洲不是负利率么?当时疫情严重,欧美都在使劲调低利率,释放资金冲向市场,你存银行,扣你管理费。

放在家里倒是可以,所以那时候德国的保险箱都卖断货了,而且疫情中民生不稳,家里放着现金睡觉都不踏实,再说了,几万几十万可以放家里,那些大机构的钱哪个不是几亿几百亿的,放家里?

就算放得下,也怕被贼惦记啊!难道再搞几百个雇佣兵看着,花钱不说,还是个不放心,怎么着都是割肉,不如找个安全的地方割肉。

中国够安全,而且比欧美国债利率还高一丢丢,其他国家的国债收益率再高也不敢买,怕它们被疫情闹崩了还不上。思来想去,还是买中国的吧,没想到因为跑得慢了点还没能买到,你说气人不气人!

现在全世界都在比烂似的疯狂印钞,无底线放水,只有中国还比较稳,经济又恢复得快,此消彼长之下,人民币升值了,如果这些认利不认国的资本家们顺势做空一下欧元,拿手里的中国债券岂不是能套利?就算是负利率又能咋滴?

而且不记名债券在二手市场上是可以流动的,到时候真着急用钱了,随时可以抛售,说不定通过高点抛售还得盈利,这也是保本的方法呀,怎么弄都不会亏太多,还有可能会赚呢!

所以,这些欧洲资本,买我们的负利率债券怎么着都算是赚了,那些没买到的纷纷嚷着中国发债太少!

讲到这里,银行负利率和负利率国债都说完了。了解清楚了这两个现象,我们接下来谈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负利率?以及为什么说全球经济体都在朝着负利率迈进,甚至中国也大概率会进入负利率时代?

为什么会出现负利率?

2009年7月,被誉为福利国家楷模的欧盟成员国瑞典央行为了对冲不断下行的经济和通胀,率先开启了负利率时代,后来,丹麦,瑞士,欧元区和日本陆续将基准利率降到0以下。

这些区域实施负利率的背景都是因为国家经济下行,消费需求萎缩以及人口老龄化严重。

尤其是欧洲,高税收高福利的制度模式带来的安逸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年轻人的就业动力,也抑制了富裕阶层的投资意愿。

毕竟,富裕阶层辛苦投资创收挣的钱很多被国家拿走去养活不就业的闲人,任谁也不想再奋斗下去了。

而日本,更是年轻人躺平的鼻祖,有几百万御宅族躺在家里,宁愿吃草,也不想社交,不想结婚生子,过着极简主义的低欲望生活。

大家想一想,连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连求偶交配这种本能需求都不想要了,那什么拼搏啊,奋斗啊,实现人生梦想啊,在他们眼里完全就是“纳尼玩意儿”!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策略大师”大前研一著有一本日本社会观察的书,名字叫做《低欲望社会》。专门讲的就是现在躺平的日本,在经历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的房地产就进入了下跌通道。

在中国,买了房会涨价,人们担心现在不买,以后更贵,那就更加买不起,住不起了,手里的钱就缩水了。

在日本,房子不是什么增值资产,反而是占用资金的累赘,买了后面就是赔,而且租房比月供还便宜,自由度还高,想换地方住,收拾东西走人就是了,多省事!

有人说,房子是你的,买的是心安啊!

得了吧,那是中国人的家文化,不是哪里都有这思想的,再说了,拿着不断缩水的资产,买了就亏,心安啥呀?

股民手里的股票一天天缩水,还漫天跑火车,到处骂娘呢?

这个世界,到哪儿都是买涨不买跌,铁律!

在日本平成时期,那些因为接棒了巨大泡沫棒而不得不辛劳一辈子的父辈们,一生都在紧衣缩食,殚精竭虑地生活着。他们那一代,直接给下一辈儿们做了被房贷压榨的典型反面教材。

所以,这辈儿的年轻人们看透了上一辈的痛苦,奋斗了又怎么样,还不是膨的一下什么都没了?房子,车子,票子,甚至家人子女,最后不都因为破产而消失了。

所以,奋斗挣钱有什么意义?

买房买车?还是算了吧!

结婚生子?不奋斗哪有钱结婚生子?

据相关统计,在日本,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年满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是4.26。

也就是说,对于普通群体而言,挣钱是1万,养娃却要花4.26万。剩余的代价要么是负债,要么是往死里干活。

时代发展到今天,涌现了大量的免费游戏,免费视频,有趣动漫。年轻人可以做的事情更加丰富多彩,此消彼长之下,家庭陪伴的意义就大大降低,社交已经不是刚需。

没有了社交,婚恋市场就缺少了基础的人流,少子老龄化的社会人口结构特征就更加凸显出来了。

所谓少子老龄化,就是15岁以下的孩子很少,60岁以上的老人群体很多,这个自然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现象,而是慢慢形成的,在过去日本疯狂拉升经济的时期,男女劳动力都投入到了市场,生育滞后现象开始凸显,到了这个阶段,少子老龄化已经成了规模。

一个调查显示,在消费市场上,存在着这样一个消费价值链:少女>儿童>少妇>老人>男人。

由于日本少子老龄化的到来,加上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已经被挖掘到了极致,要想在存量上做增量,就需要去开垦最难啃的硬骨头,也就是消费市场的零头——男性市场。

传统的广告文案和场景,只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或者偏感性一些,往往都能打动女人为自己或孩子消费,尤其是孩子的消费,完全可以称作是花费的巨坑。

而且家长也是花的毫不手软,为孩子打造出国旅游,报兴趣班,买名牌衣服和电子产品等等。有钱的家庭总能找到为孩子花钱的地方,比如说给世界名校捐巨资争取个入学名额,还有就是拿出1个亿给孩子创业当练手的,反正有了娃,任你怎么有钱,都能有方法帮你把钱给遭了!

女人就更别说了,口红色号轮换着时间重复炒热,女人就头脑发热地跟着置换,消费从来没有尽头的。所以,李佳琪的一句“买它!”搞定千万的订单,洗脑这招屡试不爽,想让女人消费根本不用怎么创新。

但是男人真的是偏理性的动物,想要吃掉这一物种手里的最后一块蛋糕,资本力量真是费了老大劲了。

男人们都是低频的高消费,平时不怎么买,一买就是大手笔,比如车子,无人机,PS5等等。既然是低频,那必定没法带动现金流高效流动。

尤其是一些宅男们,除了偶尔上班给车加加油,在家吃吃外卖,有的干脆就天天成品加工,或者赶上科技产品更新换代会买个手机啥的,几乎没有什么其他消费了。如果没有什么新科技出现,推动市场出现新的消费潮流,这些男人们几乎是不怎么开销的。

那么资本都是怎么做的呢?

大家都发现了近些年,男女性别对立特别严重?还有很多各种类型的女权主义?没错,背后都是资本做推手,为的是让女性多为自己消费的同时,通过性别对立和性别优势去要求男人消费。

举个简单的例子:“不为你买一整套色号口红的男人都不爱你!”简单吧?这样的遣词造句不停地灌输到女人脑子里,为的就是让女人有口头禅去刺激男人为自己消费。

不消费,你就不是好男人,不消费,你就活该单身娶不上媳妇!

其实说起来,真不是女人作,而是资本太坏!

整个社会舆论很“作”的氛围形成之后,带来的结果是有一些消费的扩张,但是非常有限,更消极的结果的是男女婚育年龄的持续推迟,整个社交观,婚恋观都被扭曲,大家结婚生育的意愿更低。

最后干脆不结婚了不恋爱了,直接做个极简主义者,所谓的极简主义其实就是有意识地压抑人类的本能,与“性冷淡主义”相似,自己一个人过不好么,为了“性”找个作精,实在是养不起,消费不起,躺平算了。

到了这里,大家应该清楚了吧,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和投资,有了消费,才会有更多的贷款意愿去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最初的一环。

而拉动消费的动力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庞大的人口基础及年轻化的人口结构;

2、技术的更新迭代;

3、社会文化舆论的正向引导;

欧洲的老龄化比日本更严重,而新的技术革命一直没能到来,现有的科技产品类市场,比如说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唯一能做的也就是迭代升级,大的颠覆暂时没有,至于社会舆论这一块,能发掘的潜力也有限,最后反倒对最基础的人口基数和结构起到了反向作用。

生育少,社交少,技术停滞的社会,加上非健康的舆论引导,注定了消费市场没有啥想象力,既然消费不行,创业积极性肯定不高,经济疲软就是很自然的事儿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十几年前,家电类科技产品比如说冰箱,数码相机之类的,顶尖的都是日本产品,然而现在这些慢慢都消失了,日本货一天比一天少。

中国的年轻人对日本越来越无感,反倒是六七十年代的人,对索尼,西门子等品牌印象深刻,主要是那时候日本货吊打中国国产,横扫全世界,可是现在呢?

没有科技创新,就无法引起新的文化潮流。对比中国过去十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本被说是“失去的三十年”一点不为过,而且它很遗憾的错过了互联网时代,直到今天,也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超级互联网公司。

欧洲也是,英国作为世界老大的位置被美国取代之后,就一直是美国吃肉,欧洲喝汤,玩的都是美国剩下的,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中国仍旧没法跟欧盟比,但是对比中国腾飞似的发展,欧洲速度还是慢了的。

所以,美国放水,欧盟,日本都跟着放水的时候,他们是真心可劲地放啊,就怕放得不够多。

尤其是日本,夸张得很,别人怕通胀,它怕不通胀,因为通胀意味着物价上涨,也就是人们终于开始争着买东西了,所以,日本政府工作目标就是放水创造10%的通过膨胀。

日本政府心里着急呀,在舆论上,整天嚎着,我们要涨价了,大家赶紧买呀,再不买,真涨价啦!

买不起也没关系,政府继续给你钱啊,去玩,去耍,去创业,去买买买,反正只要别躺着就行!

但是日本民众的心态就跟贤者入定了似的,不耍也不闹,你嚎归你嚎。超发的货币一点效益也没有,大家就是死活不搞对象,也不生孩子,更不用说创业了,因为大家都不消费,人口还一天比一天少,创业花钱生产产品卖给谁呀?

其实日本的居民杠杆率相比于美国英国并不算高,只比中国高了那么一丢丢,但是消费力和同样是发达国家的美英比,真没在一个层次上,所以说是日本居民债务杠杆率过高影响了消费力还真不那么有说服力。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经济预期,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在那,而且科技,金融行业都是高薪行业,美元又是世界货币,大家拿了低息美元,全世界去买优质资产香得很。日元就没有这样的优势,所以,低息对于消费的刺激效应也就没有那么高。

欧洲跟日本情况差不多,政府超发出来的货币一大半在银行系统里面来回自转,剩余不多的流入了市场。这也是欧洲超发货币不比美国少,但是通胀率却比美国低的原因。

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欧洲各国普遍建立了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之所以这么叫,就是从一个人出生起各种社会公共福利都伴随着你,吃喝拉撒全不愁,直到去世,即使不工作也能每个月有一定的进账,能够保障活的不错。

要搞好这样的社会福利体系,财政肯定需要很大的支出,而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社会缴费,就是各种养老金保险金之类的。

有了高福利保障,人们工作的意愿降低,对于企业而言创新力就弱了,招工也难了,工资成本持续走高,加上高昂的税费,企业盈利很少,扩产意愿低,很多都开始产业转移,最后国内制造业空心化,导致经济下滑,财政减少。

为了维持高福利,保障民生不出乱子,欧洲一些国家只能开始借债,但是产业的空心化导致很多债成了烂账,最后债务危机爆发,企业批产,失业率居高不下。

最后就是央行没办法了,弄了个负利率把锅甩给商业银行,这么多货币你自己想办法贷出去,让大家消费了,谁存款少给他点利息,这段时间最好再收个管理费啥的,逼着大家去消费,或者找一些企业扩大生产吧,把钱给他们。

为啥说是少给点利息而不是扣利息,因为银行也要保证资金流动性啊,虽然库存里有货,但是万一应着急呢。

而且银行要是扣利息要是扣那么一丁点,居民不在乎,银行系统里的钱更多了,这不是反着来么,本来银行就嫌钱多。要是扣得多了那就会引发挤兑,是乱套了,更是得不偿失。

总得来说,就是经济不行,国家想要靠着印钱刺激消费,结果印的钱白给大家都不要,只能在银行内部存着,因为大家不想花钱创业啊,大家都不消费,创业没效益,基本等于送死,这谁还去创业。

所以,欧洲和日本的贷款利率才会有这种情况,在中国人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因为中国人借钱都是到银行装孙子,争破了头才能搞到贷款,这也是中国利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尤其是中国的创业天堂深圳,简直是预约排队贷款,其实不止深圳,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都是这样,低息的贷款不好搞。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投资收益高过贷款资金成本,所以大家都愿意去贷款创业。

对比欧日等国,中国和它们简直不是一个平行世界的。

为啥说中国也有极大概率迈向负利率

负利率的效果并不如日本原先预想的那样好,缺少人口和产业需求的支撑,钱并未能有效的流入到市场实体经济中去。

而且,负利率是货币政策调控的底线,走这一步相当于是央行把底裤都给脱了,完全没有缓冲的空间了。很自然的,货币政策也就没啥用了,都降到底了还能咋调控?

最终刺激的也只有那些投机者,利用负利率投机倒把短期套利,不断吸引更多的人跟进,反而虹吸了实体经济的人才,抬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反向作用。

再进一步讲,负利率直接颠覆了银行长久赖以生存的基础模式,意味着盈利空间的极度压缩,长期这样下去,银行也就无法生存了。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的货币工具箱里的工具还很多,货币利率基础还算是比较牢固,可调控空间很大,短期内肯定不会陷入负利率。

但是,中国还是有很大概率走向负利率时代的,在2019年,原央行行长周小川就说过,中国这边也不是“风景独好”,只能说是尽量避免快速的进入负利率时代。

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我国坚持疫情动态清零政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中国和世界其他经济体一样,也在印钱救火,还有外贸挣得外汇,也变成了人民币流入到国内市场上。

比如说外贸企业每挣1万块钱美金,国内对应的要多印6万多块人民币给到这个企业。还有国家发债搞基建,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放水,国内基准利率也是随着全球形势一路走低。

虽然我们在生活中感觉到手头紧,没钱花,甚至没有感觉到有任何钱流入到市场里。主要是因为存在着“富人通胀,穷人通缩”的现象。

大家仔细回想一下,全球放水的大背景下,一些上游的生产资源,比如说能源类,粮食类,还有全球豪宅是不是大涨特涨,那是因为国家放水,货币贬值,富人借了钱去投资了,买了很多硬通货,比如投资到新能源领域或者是购买一些大宗商品期货等。

所以,上游通胀,在国内表现为PPI高企,下游通缩,CPI低于正常的2.5%指标。

按照经济发展规律,任何一个经济体在经历过高速发展之后都会进入一个“微增长”或“0增长”的时期,也就是经济发展在减缓,这是因为科技发展遇到瓶颈,产业无法升级。

这个事儿还有个叫法,就是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国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就很难突破了,除非有大的技术革新,比如说芯片上的突破,带来新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实现民众收入升级,然后带来新一波的消费热潮。

这个说到底,还是科技更迭带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

而现在,中国陷入卡在这个瓶颈处,互联网热潮已经过去了,整个行业都陷入了一片红海,流量见顶之下,都想去跟社区摆摊卖菜的抢生意。

之前除了房地产,几乎各行各业投资收益都不高,大家贷款主要是为了买房,很少有真正创业搞实业的,现在房地产要整治,大家也就没有什么借钱消费的欲望了,又开始喜欢存钱了,2022年1月的住户存款猛增5.41万亿元,同比多增3.93万亿元,远超往年平均水平。

不仅中国,其实整个世界都在盼着新的工业革命的到来,前一段,第四次工业革命被炒的火热,但是喊了好几年,最后一直认为之前说的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生物技术啥的是个伪革命,并没有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实质性的变化,也就不了了之了。

没有新的技术产生,就无法带来新的经济发展动能。

所以,中国也想刺激经济啊,这边的利率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跌。你还别不信,比如说余额宝,2014年的时候高达6%,现在已经不到2%了。还有前一段资管新规不是开始了么,这个是把银行保本理财这种产品给彻底取消了。

为啥取消?

因为不能保证投资赚钱了,经济不再跟以前一样,投资赚钱的机会多。现在经济下滑,投资少了,赚的钱也少了,所以不给你承诺保本,爱买不买,最好少买,多去投资消费吧。

现在要不是美联储加息在即,中国担心大幅降息拉大两国息差,弄得资本外流,还真有连续大降息的可能,不过也怕房地产在放水刺激下再度死灰复燃,因为人对房产的价值认知惯性还没有彻底去除。

万一国家开始连续放水的时候,大家又一直认为救市开始了,房价要涨了,跟着涌进房地产市场也是很头疼的事儿,毕竟这事儿以前发生过太多次,不怪大家会这么想。

现在国家是要救房地产,但是想稳着来,而且舆论上要做到位,“房住不炒”天天见有没有?

还有就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这个其实不必多说,已经是个超级热点了,前文分析的也不少,这里不再说了。

经济增长缓慢,投资机会少,花钱欲望低,那整个社会不是很佛系么?

大家跟日本一样,躺平了求个岁月静好不行么?

当然不行了,经济不增长,财政收入就会下滑,财政收入下滑,老龄化社会来了之后那么多养老基础设施和养老福利怎么搞?国家军事力量升级,科技突破谁来弄?

你可以佛系,但是美国可是匪帮,欧盟也是匹狼,都是吃人没商量的!

还有国内那些富裕阶层,拿了钱要是没地儿投资,放手里就是一堆废纸,只好去追那些优质资产,最后把一线城市的房子啦,茅台股票啦都给追到天上去。

最后,由于创业机会的缺失,社会财富会更加分化,有钱的因为投资资产更加有钱,穷的则会更加穷,整个社会就会变成个M型社会,只有极富和超穷,没有中间阶层。

话说到这,大家知道我国为啥要搞共同富裕了吧,为了就是遏制住这种趋势。

最后,再说两句,现在的突破口还是集中在科技变革上,技术必须快速突破。国家显然是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把多余的钱从房地产行业里挤出来,集中力量去突破新领域,放水也都是定向刺激,倾向于专精特新。

一旦技术突破,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就业模式就会到来,就好比在过去十年的互联网大潮中,贡献了将近2亿个岗位,但是这波红利已经到头了,需要新的技术革新带来新的时代红利。

分享完,感谢阅读,欢迎关注我@观众席上的阿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