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民银行官网的消息,为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8%下调至6%。
消息一出来,人民币兑美元币值由下跌态势扭转:
在岸人民币汇率由最高点的6.94跌至6.93;
离岸人民币汇率则由最高点的6.95跌至6.93。
这已经是人民银行今年第二次调降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了。
2022年4月25日,人民银行宣布,自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原来的9%调整为8%。
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交存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存款准备金与其吸收外汇存款的比率,是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外汇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比方说,银行收到1000元存款,需要将其中的200元上交给央行,那么存款准备金率就是20%;1000元存款上交100元,存款准备金率就是10%。
央行对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管理,与对人民币的存款准备金率类似。
如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同样的存款额度,商业银行需要上缴更多的外汇,如果银行没有这么多,必须用人民币从市场上去购买外汇,进而导致市场上的外汇变贵,自然人民币就贬值了。
进一步地,因为将金融机构更多的外汇存款收归央行,也就意味着市场上的外汇存款变少,会抑制外汇存款在中国的派生情况,同样可以起到抬高外汇币值的效果。
当然,反过来也是同样的逻辑——
降低外汇存款准备金,相当于鼓励外汇存款派生,为市场上提供更多美元,而银行有多余的存款美元也可能会出售,由此导致人民币升值。
中国外汇存款准备金制度设立于2004年,当时的背景是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很大,中国人民银行意欲实施汇率改革,让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但对于汇率管理还是需要有一个抓手,于是就制定发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
具体适用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吸收外汇存款的金融机构,其中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外资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资独资财务公司、中外合资财务公司和外国银行分行以及其他吸收外汇存款的金融机构。
而且,还有特别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外汇存款准备金不计付利息。
外汇存款准备金制度设立后,存款准备金率就开始由原来的3%逐渐上调到了2007年的5%,此后大约14年时间都没有调整过。
2021年6月,因为当时中国外贸出口顺差创下历史最好水平,面对当时人民币强烈的升值预期,人民银行出手,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调升2个百分点,引导人民币的贬值预期。
到了2021年12月,人民银行再度调升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以促进人民币的合理贬值。
2022年以来,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国国债收益率逐步抬升,中美国债收益率之差逐渐缩小,甚至出现了倒挂,人民币贬值压力显著加大,特别是到了2022年4月份,中国与美国国债收益率之差基本消失,出现了倒挂,人民币开始出现明显贬值。
这个时候,央行顺势调降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避免人民币贬值预期被过分放大。
自2022年4月份美国国债收益率超过中国以来,美联储仍然保持着激进加息的路径,相比之下,中国人民银行甚至还引导了国内一轮小幅度的降息,这让中美国债收益率倒挂进一步加剧。
就在过去的5个月之内,伴随着美元的强势,人民币汇率逐渐贬值到了7.0这样的关键点位附近,于是央行再度出手,一下子调降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以此来阻挡人民币贬值预期进一步发酵。
不过,整体而言,调降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只是有暂时性的效果,并不足以对人民币汇率形成的逻辑产生影响。
自2010年年中到2022年4月份,中美国债收益率从未出现过倒挂,在这12年的时间里,人民币汇率基本维持在6.1-7.1之间。但现在,出现了中美国债利率的倒挂,应该说人民币的币值,要想继续维持在这一区间,是有一定难度的。
在中美两国金融环境不发生大变化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的基本逻辑,还是取决于中国与美国国债收益率之差的走势情况。如果美联储的加息之路不停止,中美国债收益率持续维持倒挂甚至倒挂加剧的话,只是调降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人民币贬值压力并不会减轻多少。
当然,人民币只是相对于美元有所贬值,如果相比世界上其他的主要非美货币如欧元、日元等,人民币汇率反而是属于特别“顽强”的货币,从2022年初到现在:
美元日元汇率从115,变到现在的140,相当于贬值了18%;
欧元美元汇率从1.13,变到了现在的1,相当于贬值了12%;
美元人民币汇率从6.38,变到现在的6.95,相当于贬值了8%。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