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庞大的随迁子女群体中的一员,“杀鱼弟”承受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爱与痛,也反映了这个群体或多或少所遭遇到的教育失败。
前不久,苏州姑苏区娄花街菜场水产门市发生一起斗殴事件。该案中参与打斗的孟某之子孟某某,就是“杀鱼弟”。目前,孟某父子二人因涉嫌故意伤害被姑苏警方刑事拘留。警方介绍,从2014年到2019年,孟某父子俩记录在案的打架斗殴就有6次。
伴随着经济市场化和人口流动化,许多农民来到了集聚着更多机会和资源的城市;作为随迁子女,“杀鱼弟”的城市化进程,比许多农家子弟要早了不少。当城市孩子还在享受家庭结构小型化带来的万千宠爱集一身时,父母有6个子女、作为家中长子的“杀鱼弟”却从学校教育中抽离出来,过早地进入到了社会。
父母忙于生意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给孩子们进行精神和文化层面的“营养输送”,这导致“杀鱼弟”既承受着生活的重压,也承受着精神世界的苍白与贫乏。“杀鱼弟”并非上不起学,而是他自己对读书缺乏兴趣和热情;“读书不如做生意”,家长们扭曲的价值认同,让他们停留于眼前的利益变现,却不愿意通过激励和鞭策孩子们读书来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作为庞大的随迁子女群体中的一员,“杀鱼弟”承受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爱与痛,也反映了这个群体或多或少所遭遇到的教育失败。由于父母忙于做生意,几乎没有时间陪伴他们;一些随迁子女即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却依然是某种意义上的“野孩子”。或者是受父母扭曲的价值观影响,或者是缺乏足够的学校教育,他们中的很多人有很大可能会过上一种扭曲的人生。
不论是与家人争吵负气喝下农药,还是和他人发生纠纷就迷恋“用拳头说话”,这说明其精神世界发育和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家长足够的重视与帮助,而且误入歧途。因为停车问题和他人发生纠纷,觉得自己的利益、权利和尊严受到侵犯的“杀鱼弟”没有选择“有话好好说”,而是在冷漠、暴戾等不良社会心态的裹挟下,采取了一种偏差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都不是没有原因的。
作为一种失范行为,“杀鱼弟打人”要为自己的轻率和糊涂付出代价。但这份责任也许并不应该由他来承担。对于许多普通家庭而言,失败的教育往往都是悲苦人生的根源。如果有些父母只知道教会子女怎么挣钱谋生,却不懂得让他们成为一个健康的、文明的公民,难免会带来“后遗症”。而如何帮助这样的家庭,帮助这样的孩子,则是社会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