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社会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但是,挑战总是与机遇同在。有人说,疫情是催化剂,虽然按下了暂停键,但可看到更早的未来。当前,国内防控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已进入“加快经济恢复”的下半场,各地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产业链与供应链逐渐修复。可以看到,由于疫情而推动的制度改革与政策红利,将给我国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消费需求、新的投资机遇以及新的增长点,这都预示着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未改变,同时又孕育着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与经济社会紧密相关的职业教育,除了完成教育部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这一常规动作,消解疫情对正常教学活动的影响之外,更应审时度势、应时而变,主动加入到“复工复产、加快经济恢复”的新战役中,转变长期形成的“学校只管教书”的本位观念误区与思维定式,转向置身于产业振兴、技术创新与人才供应的区域经济价值链体系之中,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链接产业、人才与创新的枢纽作用,从人才支撑、产业对接以及协同转型等多个层级共同发力,加快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的深度融合与互促发展。
为加快恢复经济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一是通过学生顶岗实习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由于抗疫需要,国内大批产业工人推迟了离乡返工、返岗的时间,劳动力市场供给复苏缓慢。因此,在复工复产的当下,很多企业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用工荒,急于寻找能够上岗操作的技术工人,来完成之前积压的生产订单。所以,随着复工复产的行业企业日益增加,对用工需求日趋旺盛,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顶岗实习的好契机。一方面,顶岗实习本身就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但时常苦于找不到愿意对接的企业和岗位。另一方面,眼下正当企业面临“招工用工”的应急之需,职业院校恰好能够通过学生顶岗实习的形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工人”,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次难得的岗位实操机会,在生产一线锻炼技术技能。事实上,很多地方正在积极行动。例如,浙江省要求各职业院校有序启动学生实习,特别是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计划,支持浙江省企业复工复产。为此,湖州市各中职学校响应号召、迅速行动,主动对接合作企业,了解企业用工需求,采用共享员工、弹性员工和远程工、钟点工、错岗安排等多种方式有序组织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
二是通过职业培训促进就业与人才储备。必须承认的是,部分企业出现的“用工荒”,仅仅是在复工复产初期所遭遇的短暂困境,通过顶岗实习支持企业恢复发展也只是权宜之计,而非长久之策。相反,在全球疫情大暴发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已经确定性地面临着衰退风险,未来,数以百万的企业员工、毕业生都面临着失业、裁员、待业等一系列危机,稳就业将成为我国经济恢复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对此,在恢复经济发展的后期阶段,职业教育更应着力聚焦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通过提升各类人员的职业技术技能,进而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首先,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开设短、平、快的技能培训班,帮助他们提升在技术性岗位方面的就业竞争力。其次,预计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接近874万,是就业大军中的主力,因此,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展生涯规划为导向的求职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积极的就业观,管理求职心态和预期,提升求职综合能力等,显得尤为重要。再其次,面向企业员工开展在职在岗培训,立足市场需求,开发适合企业发展的个性化员工培训课程,提升员工技术技能层次水平,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做好内部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为加快恢复经济对接行业产业发展
在经济恢复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一部分行业、产业会受到较深的负面影响,恢复缓慢,但是也有一部分行业、产业“因祸得福”,会迎来快速发展。职业院校要敏锐地捕捉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变化动态,从专业设置角度出发,分析、研判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及时调整专业定位与方向,紧密对接新兴产业的需求,做到与区域产业共生共赢。
例如电子商务行业,是以互联网为支撑的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为一体的新型经济活动。在此次疫情中,电商企业成了支援医疗物资和居民生活物资的重要力量。电商行业的迅猛增长,产生了对于行业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数据显示,当前,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对大专和中职人才的需求人数占比分别为15.48%、18.45%,从人才供需关系看,当前大专和中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分别为3.70和2.3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8),可见,职业教育人才在这个行业就业机会较多。对于相关的职业院校而言,应当把握时机,整合学校的各项优质资源,集中投入到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活动中,不断创新销售与服务新模式,为企业线上销售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服务,支持区域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此次抗击疫情当中,我们还看到了与抗疫相关的应用型科技产品的广泛使用与支持,比如大数据信息采集、红外体温检测、无人机、在线诊疗、医护机器人等,都在抗疫中发挥了大作用。这些先进科技产品的背后,反映的是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跨越式提速发展,目前已经建立起完整的从研发—生产—销售—应用—服务一体化全产业链布局,相信将成为疫情后我国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引擎。据业内人士分析,到2022年我国高技能劳动者约1.5亿人,而能适应智能制造时代的新技术技能人才将有约2500万的缺口,而既能操作智能机器,又懂研发与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紧缺。对此,职业教育可以通过科学研发、技术合作、产品生产、应用服务等多领域多形式,主动参与到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与流程,实现与智能制造产业比翼齐飞。
为加快恢复经济融入区域价值链体系
疫情过后,许多企业都将面临战略转型的挑战。作为更高层次的服务,职业教育可以围绕企业的战略调整发挥聚合能力,与企业转型提升同步发展,为企业提供价值链的重点要素。
价值链是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各项活动的聚合体,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都是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虽然以人才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处于企业价值链的辅助环节,但其对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开发仍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需要通过增强自身服务能力,努力成为企业创新网络的节点,或者区域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区域创新体系以参与技术开发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为主,并有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广泛介入和政府适当参与。在这一创新系统中,各个节点之间通过资源、信息、技术与人才的交流与集聚,实现相互协同作用、结网创新,形成推动区域发展的原动力。我们全力推进的校企合作产业联盟和产教融合就是节点联网的机制,可以为逐步扩大创新网络奠定基础,进而成为区域新旧动能转化的引擎。
目前,国内已有很多职业院校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比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智能技术产业应用中心,将此作为学校和企业合作与科研的平台,构建“政产学研资用”生态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既为行业技术领先企业参与地方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直通平台,也是学院组织企业资源、服务区域经济、响应政府战略的高端载体。再如,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对接“芯屏器核网”的重庆智能支柱产业,对应“产业链、技术核、职业域”重构电子信息和智能化专业群,助力重庆在推进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作者系国家督学、中国职教学会监事、宁波职教学会会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