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29日电 “今后钢厂的产品、装备、生产走智能化路线,达到生产的最优化、流程的最简化和效率的最大化,使传统工厂升级为智能工厂。”日前,在北京科技大学《大国钢铁》这门课堂上,主讲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给网络另一端的学生,展示出一幅钢铁产业的宏伟蓝图。
据悉,《大国钢铁》课程由毛新平院士领衔主讲,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等业内知名专家分节讲授。课程包括“中国钢铁强国之路”“钢铁摇篮之钢铁栋梁”“科技贡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钢铁绿色发展”“未来梦工厂”等8个章节。这是北科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尝试之一,旨在向大学生展示我国钢铁工业强国之路。
“通过开设这门课程,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钢铁工业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要从前辈们的手中接过火炬继续攀登高峰,认识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树立‘科技报国、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谈及开设这门课程的缘由,毛新平院士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
钢铁号称“工业的粮食”。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建校68年来,始终以促进冶金行业科技进步为己任,被广泛誉为“钢铁摇篮”。“新时代前进征程上,‘振兴中国钢铁工业、实现钢铁强国梦想’仍然是北科人的初心和使命。”毛新平院士在采访中说。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于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毛新平院士指出,北科大开设《大国钢铁》课程,在特殊时期跟同学们讲科学、讲历史、讲传承、讲未来,也具有更显著的现实意义。“希望学子们能够树立远大目标、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据悉,《大国钢铁》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所有心怀“钢铁强国梦,科技报国梦”的学生,不限专业、不限年级均可选修。这一课程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了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致力于将“隐性思政”的功用充分发挥出来,构建起全课程育人格局,让更多的学生“知钢懂钢”,增强学生“科技报国”意识和情怀。
北科大于2018年正式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通过研究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不断完善思政课程“示范课”与其他课程的“特色示范课”建设,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试点到推广,北科大逐步扩大“课程思政”覆盖面,构建起了以“大国钢铁”公开选修课、系列“学科思政讲坛”、课堂思政“示范课程”为主的三个层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据介绍,《大国钢铁》课程从文化视角出发,把学校学科背景、行业特色和文化渊源融汇贯穿其中,在培育学生文化自觉、塑造理想人格、凸显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学校实施大学文化精品战略和发挥校史育人作用的重要一环。(李依环 邢华超 孟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