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第二中学考点的高考考生等待进场。(刘婧婷/摄)
人民网北京4月25日电(郝孟佳 李依环)日前,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市——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正式发布实施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高考综合改革进入由东部试点向中西部推广新阶段。那么,新方案有何新变化?物理与历史科目为何必须二选一?近日,人民网采访了多位考试、招生领域专家,针对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系统解读。
“3+1+2”新模式引关注 究竟有啥不一样?
根据方案,8省市将采用 “3+1+2”模式。“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河北省教育厅厅长杨勇表示,新高考方案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二者目标导向有所不同,新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杨勇指出,新高考方案也将让学生拥有更多选择权。学生将不再简单被划分为文科生、理科生,而是更加多元。本次方案虽未给予考生在六门科目内完全充分自由选择,但可在物理、历史两门,及其他四门中有条件选择,且后者4选2,文理完全打通,选择组合达12种。此外,在考试内容方面与传统文理分科模式也有区别。
“从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开始,彰显‘选择性’的教育理念就始终体现在各项举措实施和完善的过程中。在‘选择性’的维度上,既要保证个体选择的自主空间,又要顾及高校人才选拔等方面的刚性限制,更要体现国家整体和长远的利益。”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江苏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高考综合改革打破文理分科,按照学生兴趣爱好和高校招生专业的科目要求,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将高校专业培养与高中教育教学有机衔接起来,增加人才素质结构的多元化和考试方式的多样性。
物理和历史必须二选一 这两科何以成为“分水岭”?
从目前8个省市公布的“3+1+2”的模式中,首选科目要求考生必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高校在招生录取时,也将按照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的考生分两个序列排队录取。那么为什么要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首选?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委员会主任舒立春表示,高中学习物理或历史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个学科作为首选学科,有利于考生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
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表示,物理学习难度较大,需要花的学习时间较多,但是物理和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更是学习理工科、自然学科类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科学的基础,在文科中的重要性,就如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性。两个科目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设定为首选科目相对合理。
对于物理为何作为首选科目,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物理特级教师黄国雄认为,从学科层面看,物理学始终引领着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物理思想、方法和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其他科学,物理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
“新高考改革把历史纳入首选科目,突出了历史学科的基础地位,是对重史传统的弘扬,既把准了历史的精神主动脉,又紧扣住时代主题,体现了使命担当。”湖南省怀化市湖天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姚建军表示,只有发掘丰饶的历史文化资源,才能理解当下,从历史中把握未来。这既是现实需要,更是使命担当。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