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传染源 江苏徐州睢宁王集镇中心小学五年级 周美仪 指导教师 朱永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习近平总书记曾以白居易的诗句阐明文艺与时代的关系,这不仅是对艺术家为时代发声的鼓舞,同时也为专业性和普及性艺术教育的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专业艺术院校师生、中小学生纷纷以艺术创作的方式为逆行者鼓劲助威,为湖北、武汉祈福与祝愿。这些记录时代、赞美英雄的艺术作品,反映了广大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抗疫行动,阐释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彰显了艺术教育事业的繁荣兴盛与使命担当,同时也是对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次成果检验。
反映中国人的精神境界,体现大学社会服务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艺术家应当“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在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中,专业艺术院校的师生,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激情,创作了不少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刻画时代的烙印,讲述可歌可泣、温暖人心的中国故事,是这次疫情中中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明证。《吕氏春秋·适音》说,“故有道之世,观其音而知其俗矣”。这些师生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危机时刻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道德境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专业艺术院校师生创作的抗疫艺术作品,就是用音符和画笔描绘波澜壮阔的新时代,记录了正在发生的重大历史时刻,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顽强不屈、团结一心的决心与勇气。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叶小纲创作的抗疫歌曲《大爱苍生》、李小兵的《我们》,以柔中带刚、气势恢宏的中国风格,表达了发自肺腑的深情和共同抗疫的决心。武汉音乐学院师生演绎的音乐作品《春风将送你们归来》《火神山上》,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师生的绘画作品《不负苍生》《守护》《速写本上的致敬》等,歌颂了最美逆行者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描画出不畏艰险奋斗在战“疫”一线的人民英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以宣传画、插画、漫画的形式绘制了公众防护指南、抗疫科普等作品,以朴实、精致的视觉文本号召人们科学应对疫情,用保护自己与他人的实际行动来抵抗病毒。中国美术学院师生以“丹青绘丹心”的主题集体创作书法、国画、篆刻等作品,以艺术特有的多元化视角展现中华民族临危不惧的精神底蕴。
这恰是新时代大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大学的社会责任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艺术院校师生们在疫情期间的自觉创作,正是时代所需、人民所需。这些作品的创作,与事件的发生同步,借助各种社交传媒广为传播,营造了中国人民同心协力阻击疫情的舆论氛围,凝聚了共同奋斗的强大正能量。这也是对他们艺术水平的一次检验。
在时代大浪之中,艺术教育始终是一面旗帜。中国古代有乐教传统,“乐”不仅是娱乐的手段,而且是社会教化的重要工具。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与艺术教育在中国革命、建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大江东去》等,正因为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兼备,至今流传,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基因传承。当今的高校艺术学子,肩负着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疫情中,他们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勾画新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成就新时代的新经典而奋斗,这也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鲜活体现。
激发家国情怀,体现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要坚持从娃娃抓起。
疫情期间,中小学师生也纷纷以音乐、绘画、设计等艺术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各自的视角为抗疫奉献力量,呈现了每一个人对生命的礼赞与思考,对一线战“疫”勇士的赞美,体现着向善向美的民族精神,充分彰显了家国情怀。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师生采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剪纸艺术,蕴含中国特有的红色寓意,以各种情景形态的设计来诠释他们对“风雨同心,大爱同行”的解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原创的说唱歌曲《空城》以痛与爱的深切情感,体现了青少年的思考与担当。还有一些小学生,“我手画我心”,歌颂白衣战士,提醒大家自防、群防等,体现出纯朴的爱国情。最令人动容的是,他们积极参与到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危机事件中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情表达爱国之心,让人们看到了他们的成长。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时指出:“我相信,今天这一代少年儿童一定能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从小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星星火炬的照耀下,在党的阳光的沐浴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艺术是心灵的滋养,它传递着难以言表的爱。学生们的艺术作品向大众传播了他们对爱的抒写与感悟,以行动践行了爱国主义精神。艺术创作使他们深刻理解了中国文化精神中“家国一体”的含义,激发了他们的使命与担当。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明确了艺术教育的方向与措施,这就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疫情期间的艺术参与,为广大儿童提供了难得的锻炼机遇,也启发着艺术教育如何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
儿童正处于艺术教育最为关键的时期,艺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人生观、国家观,塑造中国新时代人才特有的精神世界。经典艺术作品所具有的铸造高尚灵魂的功能,是其他事物所不能比拟的。战“疫”期间,学校在开展线上教学的同时,也加大力度推广艺术课堂疏导学生情绪,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艺术家们通过开放线上公益讲座、展览、音乐会等,点亮真善美的思想境界,传递健康向上的精神,以艺术之美动人真情、温润心灵,启迪人们体会社会的美好、自然的美好。当前,一些儿童对于网络过于依赖,有时在信息庞杂的数据森林里无所适从。对于没有社会经验和不具备足够辨识能力的儿童,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的要素内化在艺术教育的情感灌注之中,潜移默化地铸造高尚灵魂,增强人文素养,从而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艺术教育还应把传承中国精神作为思想导向。文艺的效用主要是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在艺术教育中应体系化地梳理历史经典,引导受教育者通过艺术作品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历程。选取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民族经典,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解读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将中华民族精神深深烙印于心灵深处。当他们走出校园踏入社会之时,能够遵从高尚道德的指引,为社会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艺术教育不仅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为人民服务的优秀作品,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还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