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修订的《初中地理教学装备配置标准(JY/T 0622-2019)》(以下简称《标准》)日前由教育部正式颁布,这将有力推进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标准》制修订的重要意义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意见》强调,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要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经颁布,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学科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要素。新课改强调跨学段、跨学科的融合,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必将对初中地理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新的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原有的《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0386-2006)》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需要及时修订和不断完善,以满足当前和未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对原有的标准进行制修订,是时代发展对教学改革的呼唤,也是国家培养具备地理核心素养的创新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二、《标准》制修订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原则
1. 修订的主要依据
修订的主要依据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是课程理念之一,很多配备的教学仪器着眼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目标中提出“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为制修订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课程内容,几乎每一项地理教学装备的配备和使用都对应课标中的“内容标准”或“活动建议”。
2. 修订的基本原则
(1)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标准》制修订工作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进行全面考虑,但由于地理课时有限(每周2课时),因此所配备的地理教学装备和相应的实践活动力求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2)兼顾课堂内外:课程基本理念提出,要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展学习空间,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标准》制修订工作,既考虑课堂上的地理演示、地理操作等,还考虑课堂外的地理考察、地理调查等,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场所积极探究、合作交流,提升地理实践力。
(3)传统与现代融合:《标准》制修订工作,既保留了传统的教学仪器,如:地球仪、地理挂图、地理模型、岩石和土壤标本等,还补充了现代技术设备,如:电子地图、无人机、虚拟地球仪软件、数字星球系统等。紧跟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为学生提供观察世界的多维视角。
(4)考虑地域差异:由于《标准》是面向全国的,各地区、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学生学习水平、师资条件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差异,在修订时对一些教学装备和实践活动做弹性要求,分为必做、选做,并用符号区别(标注星号的是选做)。这让不同地域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促进教育公平。
三、《标准》着力点是育人
现行标准侧重“物”,即教学仪器设备,包括设备的编号、名称、规格、型号、功能、数量等。新《标准》注重“人”,即教师和学生,突出教学仪器配备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创新能力,从而焕发出教学仪器设备的生命力。修订的过程就是慢慢唤醒“物”,为“人”所用的过程。
新《标准》主要有以下变化:
1.按地理实践活动归类:使用配备的教学仪器所进行的地理实践活动分为地理观测、地理制作与操作、地理模拟实验、地理室内观察、地理野外考察、地理参观与调查等六大类别。各类地理实践活动都有明确的界定,学习场地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逐级提升。
不同类别的实践活动体现出不同的育人价值。如:“地理观测”培养学生持之以恒、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地理制作与操作”、“地理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勇于探究的意识;“地理室内观察”通过观察地图、地理模型等,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地理野外考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地协调观;“地理参观与调查”增进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学会沟通与合作,增强社会责任感。
2.与课程标准相对应:几乎每一项地理教学装备的配备和使用都对应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或“活动建议”。例如: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是课程标准的活动建议中明确提出的;日影观测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这样,利于教师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3.增加活动建议和目标:每项地理实践活动,不仅提供了需要配备的教学仪器分类代码、名称、规格、型号、教学性能要求、数量等,还增加了活动实施建议和活动目标,引导老师和学生物尽其用,充分发挥教学仪器设备的最大效能,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唤醒教学仪器设备的生命力。
“活动目标”是《标准》的顶层设计,也是最有亮点的地方。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德智体美的基础上增加了“劳”,倡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创造性劳动。《标准》中的“活动目标”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动中学”、“活动中学”,也是对“劳”的一种解读。
4.聚焦地理核心素养:虽然新一轮课程改革还没有涉及初中学段,但课程改革理念在不同学段是相通的。《标准》具有前瞻性,每一项地理实践活动都聚焦了地理核心素养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引导教师在使用教学仪器设备的过程中,既有当前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目标,更有长远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满足国家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要求。
综上所述,《标准》注重“以人为本”,既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又有具体的操作指导。在《标准》的引领下,全国各地的学校不断完善地理教学仪器的配置,广大地理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这利于中学地理老师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好奇心,促进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逐渐完善的《标准》将使教学如虎添翼,给初中地理教与学带来新的活力,并绽放出更多的精彩。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地理教研员、博士 陈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