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加强劳动教育,必须树立新时代的劳动价值观,以鲜明的价值导向引领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
劳动最光荣,增强做劳动者的荣誉感。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人们用劳动创造了人类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新中国的光辉历程,是劳动人民光荣的奋斗历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发展劳动教育必须培养学生从小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人民最光荣的价值追求,从小培养起对劳动人民的朴素感情,从小在内心形成做一名普通劳动者的荣誉意识。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倡导三种劳动观念,一是倡导辛勤劳动,反对马虎敷衍;二是倡导诚实劳动,反对弄虚作假;三是倡导创造劳动,反对机械应付。
劳动最崇高,增强做劳动者的责任感。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发展劳动教育关键在于家庭、社会、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劳动认知教育,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思想境界,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和完整能力的人。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两种错误思想,一是反对封建落后思想,正确认识到社会虽有分工,但劳动不分贵贱,无论从事农业、工业、服务业,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无论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崇高的工作;二是反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筑牢新时代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长城,抵御奢迷之风等不良思想的毒害。
劳动最伟大,增强做劳动者的使命感。劳动创造历史,劳动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强大武器,必须以劳动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我们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劳动精神,充分认识劳动对个人、对集体、对国家的重要意义,从个人、集体、国家三个维度确立培养目标。一是培养自食其力之人,二是培养善于合作之人,三是培养造福社会之人。劳动教育要体现时代要求,着眼未来产业发展对人的要求,依据劳动形态演进而与时俱进,开展引导性、前瞻性教育,重视传统劳动精神培养与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劳动最美丽,增强做劳动者的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个人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发展都证明,人世间的美丽是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开展劳动教育就要充分发挥劳动独特育人价值,培养学生树立劳动最美丽、劳动人民最美丽的价值观,尊重劳动者,增强幸福感。培养学生劳动幸福感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自己的认同感。劳动教育要从提升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入手,增强生活自信,真正认识自己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精神品质。二是对家庭的归宿感。加强劳动教育必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强化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让孩子感受到劳动是撑起家庭的支柱,感受家长作为劳动者的美丽,加深对家庭的归宿感。三是对人民的赞誉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广大劳动人民用辛勤劳动创造的,离不开每一个岗位上普通劳动者默默无闻的付出。要教育学生懂得感恩,认识到普通劳动者身上的美丽和光辉,尊重每一名劳动者,尊重每一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身体力行去做一名美丽的劳动者。
(作者单位: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新时代美好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建构研究”[FHB180551]成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