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办高等院校共同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立德树人同样是其立身之本。
近年来,民办高校在实践立德树人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办学方向有偏差、思政教育水平不高、机制体制不健全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是办学方向需要不断调整明确。“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开放40年实践的深刻概括。高校发展道路问题亦同此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办学体制不同,实行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办高校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把舵引航。但是,有些民办高校党委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致使学校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市场竞争和资本逐利的双重驱动而以就业为导向,在学校管理层面上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偏离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也就偏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思政教育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有些民办高校为了在人才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将培养目标聚焦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在教育教学中往往过于侧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课程设置的层次单一,思政课程的地位被边缘化,专业类、实践类课程思政元素渗透不足,没有形成立德为先、育人为本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理念,存在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由此导致有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差,部分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因缺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而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倾向,错失了实现全面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三是体制机制需要不断完善。一些民办高校实践立德树人过程中制度机制不完备集中表现为两点:第一,现有管理体制下党建机制尚不健全,造成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基础和力量比较薄弱,党委工作部门的设置不完善,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力度不够;第二,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导致德育要素在评价体系中体现不足、评价导向偏离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过度强调以就业率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以“证书”的多寡评判学生是否优秀,以科研成果数量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关键指标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民办高校的立身之本,必须从以下三个着力点入手:
发挥民办高校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尽管学校体制有公办与民办之别,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式、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可以不同,但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正确育人导向上没有例外。民办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其初心使命。为此,民办高校党委要根据民办高校的特点,保持党委委员在董事会成员中的占比,使党组织能够有效参与学校董事会事关办学方向的重大事项决策,为民办高校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撑。具体而言,民办高校要将以德为先、育人为本视为办学灵魂,教育学生崇德修身,提升实践能力,形成人才优势,实现与公办高校“异轨竞争”,从而获得更多发展契机。民办高校要尊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培养规律,处理好德育教育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
要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优化课程思政体系。近期,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民办高校应结合《纲要》,积极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强化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构建立体化课程思政体系,抓好立德树人主阵地。一方面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包括学生创新创业、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以及慕课等网络课程资源也要渗透思政元素,经由多种路径使德育教育入眼入心入脑入行,实现知行合一;另一方面要积极挖掘各类课程内蕴的思政元素,使其自然生发,将课程思政合二为一,实现两者的深度交融。此外,要注重通过优良的教风、学风和校风涵育化人,营造出有温度的德育氛围,从而使青年学生从中接受熏陶,实现道德成长。
要找准制度建设关键点,完善民办高校体制机制。完善的党建制度、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促进民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的根本保障。首先,强化民办高校党委的政治引领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是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的建设,充分发挥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工作重心的下移,延展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路径,从而加强党对民办高校的领导,为立德树人工作保驾护航。其次,用好评价指挥棒,完善教育评价机制。教育评价是引导民办高校发展的指挥棒,评价机制建设是保障和激励立德树人持续深化的基础性条件。具体来说,在评价取向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人才质量培养观和评价观,将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评价指标上,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学生,抑或管理、教学都不能偏离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比如对教师的评价应涉及包括师德在内的多个要素,真正落实师德不合格一票否决制度;在评价方式上,要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要将其作为衡量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重要依据。
(作者:陈 莉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