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谚语说得好,教育好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的力量。也就是说,孩子成长不仅仅需要好的家庭教育,也需要周边乃至全社会有良好的环境,因为儿童的成长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非常需要从社会各方面获得丰富的营养,从而得到积极正向的发展。
那么,家庭教育究竟需要哪些社会支持和帮助呢?依据几十年从事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的切身体验,笔者认为至少可以列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医疗保健和教育机构提供优生优育的指导。优生优育的概念虽然耳熟能详,实际生养过程依然误区多多,如果不加强指导,有许多疾患和缺憾都可能导致孩子和家人的终身痛苦。其中特别重大的误区是有养无育或者重养轻育,即对家庭教育负有主体责任的父母对婴幼儿缺少陪伴,总是把孩子推给祖辈或保姆,导致儿童缺乏安全感,甚至是人格扭曲,然而这方面的指导极为缺乏。
二是政府协调社会资源对家庭开放。例如上海、苏州等地的做法,市政府协调组织全市适合青少年的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名胜古迹、公园等有品质的场所,作为实践基地对中小学生及父母免费开放。这种做法不仅为家庭教育开阔了视野,也激励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祖国,收效甚佳。同时,社区也要为家庭教育提供足够的儿童活动场地。疫情期间,孩子们经常不能按时到校,社区就成了家庭外主要的活动场所。他们要踢球,要骑车,要游戏,要奔跑,却发现没有适宜的场地。除了场地,也需要有爱心的成年人担任辅导员,或以“后援会”的方式为孩子们的活动提供支持。实际上,每个社区都需要成立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站。
三是教育机构要倡导科学的家庭生活教育方式,推动父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校负有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也是家校社合作的主导者,但是,不能走入家庭教育学校化和知识化的误区。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方法是父母帮助父母,因此,评选好父母并且互相交流是有效的方法。需要专业机构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家庭教育也是千差万别的,并且可能与隐私交织在一起。因此,养育孩子的过程非常需要一对一的私密化咨询服务。同时,这也使社会工作者大有用武之地。
四是科研机构提供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数据与建议。家庭教育既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也需要理论上的提升,尤其是在脑科学、传播学等领域。因此,需要科研机构关注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给广大父母。同时,需要教育机构提供儿童游戏和阅读等方面的指导。好父母一定是以爱心陪伴孩子的,但陪伴既需要爱心也需要能力,如讲故事做游戏做运动等等,这些都需要学习。
五是媒体对家庭教育保持正面导向。信息化时代,媒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应该负起社会责任,支持和引领家庭教育。例如,不渲染学霸或高考状元,不渲染孩子出走或自杀,更多报道教孩子做人的好父母,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真善美等等。需要出版机构把握科学育人的导向,多出版真正优质的家庭教育图书。目前,家庭教育的书籍虽然很多,却是鱼龙混杂,其中许多都是以升学考试论英雄的导向,似乎进入名校就是成功,这实际上是在制造焦虑。真正教孩子做人的父母一定是注重生活教育的,在平凡中孕育伟大。
总之,要以“儿童友好”(儿童优先)为目标,来推进我们的社会建设。如果多建成一些“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城市”“儿童友好乡村”,就是对家庭教育最大的支持。
(本文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