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我国高校不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功能,还承载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根本在于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当前,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激烈。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才能把育人与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抓牢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关系;以透彻的学理分析说服人,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引导人,不断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深挖其他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根据不同课程特色,合理嵌入育人要素,进行主流价值引领,让其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着力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精神、制度、行为方式等层面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注重实践育人,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立志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自觉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高校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强化价值引领,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特别是在教师聘用、评优评先、干部选任等工作中严把政治关和师德关,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不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作者为中国教育电视台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