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围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提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等多方面举措。这本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长远之举,然而,《意见》一出台,却在部分家长中出现了跑偏苗头。因为《意见》明确“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结果“要不要孩子上体育补习班”成了热门话题,甚至有些家长开始关心“体育补习哪家强”了。
说起来,部分家长对体育补习可谓“情有独钟”。早在2012年,就有广州媒体报道《广州市明年中考体育将变难,体育补习班火了》,文章写到,“必考项目200米将被800米取代,一些家长急急拼团为子女寻找‘体育家教’。而社会上一些补习机构、学校俱乐部也伺机开设‘体育培训班’捞金”。如果说近年来伴随着各地对中考要不要考体育科目、考哪些科目还不时有争议的话,那么,两部委《意见》的出台,无疑是一种面向全国的普遍性政策昭示,自然不难想见一些家长对“体育补习”的强烈需求,讨论起“哪家强”似乎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问题是:纵然专业人士指导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也可以相对快速获得进步,但体育锻炼远比数理化解题简单多了,无非是跑跑跳跳、贵在坚持嘛,又何需上补习班呢?
纵观近年来各地围绕中考加试体育科目的相关报道,一方面,各地在设置项目和分数标准时,会充分考虑其难度和合理性,往往只要坚持规律性日常锻炼,满分也不难实现;另一方面,各学校也会相应加强体育课安排和锻炼指导,换言之,似乎并非考试太难,而是多年前专业人士指出的“青少年学生部分体能素质指标持续下降”并未引起家长足够重视,没有让孩子养成注重锻炼的良好习惯。一到体育科目计分动真格,就想找补习班,不但忽视了体育锻炼规律,恐怕更多还是对辅导班的盲目迷信吧。难怪有人感慨:“连体育都得上补习班,现在的小孩简直是散财童子啊!”
同样不能排除的是,一些家长既想要分数,又心疼孩子,补习班自然成了香饽饽。有文章提到,如果体育教练广告牌上写“私人教练,减脂塑形包满意”,很可能无人问津,但如果换成“体锻提高,中考包满分”,就立马爆满。可看看新闻,时不时又会看到这样的报道:北京某中学想通过晨练的方式让学生早起少睡懒觉,坚持一个月就不得不停止了,家长联名写信抗议“太摧残孩子”;某地将长跑列入中考项目,“学生紧张家长担忧”……
因为考试才重视,说到底还是应试思维,是功利主义心态在作怪。疫情发生以来,84岁的钟南山院士“南征北战”仍然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多次引发热议,而钟院士给出的健康秘诀就是坚持体育锻炼。可一波羡慕、点赞、敬佩之后,转眼间却打听起“体育补习班”,实在是莫名反讽。
一些人经常念叨“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其实,健康才是学生名副其实的命根啊。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