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与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是前沿技术研究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作用、知识创新的主导作用和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理应责无旁贷扛起引领创新的大旗。引导高校全面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也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更好地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提出如下建议:
加大对高校基础科学研究的稳定支持,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基础。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大战略任务。优秀创新人才的培养依赖于高校基础学科的发展,依赖于国家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应大力加强高校从0到1基础研究,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切实营造起宽容失败、愿意坐、想坐冷板凳的创新氛围。
做实做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努力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应大力加强科研同教学的结合,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把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切实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合作共赢,营造起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环境。
切实树立正确评价导向,促进高校科学研究健康发展。科学的科研评价有利于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有利于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高校担当国家使命,有利于高校实现创新发展。应在兼收并蓄中树立创新自信,更应在创新发展中坚定评价自信。
加强高校国际科研合作,搭建科技开放合作平台。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高校要积极开展更高水平的国际交流,推动联合科研攻关、共建实验室和人才联合培养等实质性合作,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搭建高水平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共性问题,促进高校科技国际协同创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先进经验互鉴,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