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高校中不能在规定年限内完成相应学习任务而延期毕业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高。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原则上博士生学习期限不能超过8年,各高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2018年我国研究生整体延期毕业率为26.15%,其中博士生延期毕业率高达64.86%,常有部分延期毕业的博士生不堪各方压力走向极端事件见诸报端。博士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大量博士生延期毕业已成为我国博士生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博士生延期毕业有两种类型:制度性延期和个人选择性延期。制度性延期是指学生不能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毕业要求而不得不延长在校时间,个人选择性延期则是学生本人权衡延期毕业的优劣势后主动提出延长在读年限。制度性延期主要迫于各种制度性压力,其中科研成果和论文未达到毕业要求是重要原因。主观来看是由于博士生自身的科研、沟通等能力的匮乏,比如在科研遇到困难时不及时向导师寻求帮助,呈现一种习得性无助状态。客观来看,一些研究领域的课题存在难度,导致实验时间过长或反复实验;一些高校将高质量期刊文章的发表纳入毕业要求,但是部分高影响因子期刊的论文审核发表周期长、难度大。个人选择性延期则更多出于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考虑。选择延期毕业可以提升科研能力、增加科研成果、丰富科研经历等,有助于更好地就业。此外,还有部分研究生在读博期间选择出国联合培养或访学,国外学习过程监控机制不完善也是导致延期毕业的重要原因。
虽然延期毕业是高校实行弹性学制的一种体现,但是由此派生出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从心理健康角度看,延期生同已走入职场的同龄人相比会形成巨大的现实落差,由此引发的挫折感和悲观情绪在其他困难或创伤的引发下容易走向极端。从成本收益视角看,延期毕业会造成家庭负担加重,降低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效用,所带来的健康资本的损失和青春的耗散也是对家庭和个人的打击。从社会风险视角看,博士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人生重要选择的关键时期,来自各方面的冲突和焦虑可能会引起个体非理性冲动,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与其他社会危机形成叠加效应,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从教育管理视角看,延期毕业不仅会对导师的声誉、招生指标和培养经费等产生影响,也给学校的住宿和管理造成一定压力。从培养质量本位视角看,博士生为了在毕业前多发学术论文,往往趋向于牺牲质量选择数量,催逼论文剽窃、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问题,从而导致学术的虚浮,动摇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延期毕业问题不容忽视。延期毕业虽然是高要求的体现,但要认识到较大比例地延期毕业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高校博士生培养机制不健全、培养模式单一化,应尽力避免博士生延期毕业尤其是制度性延期造成的负面效应。
一是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推进博士生学制改革。对不同学科门类合理设置基本学习年限及最长学习年限。适当增加“硕博连读生”“直博生”比例,减少分开攻读造成的时间与精力消耗,增强科研成果的连贯性积累。同时强化博士生培养过程考核,完善分流退出机制。对基础理论、科研素养存在严重不足,无法正常推进研究工作的博士生及时分流,必要时予以清退,对于延期的博士生实行工作警示和定期汇报制度。此外,还要加强对博士生国际交流期间的协同管理。
二是完善学术评价机制,破除制度性延期困境。“必须发表够相应级别的论文数量”这种硬性规定不符合教育长期性和创新偶然性的规律。要从根本上解决博士生质量评价指挥棒问题,结合不同类型、层次博士生的培养目标,调整学位论文以及其他学术创新成果的评价机制,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激励博士生开展原创性、跨学科研究。同时充分考虑学科差异,赋予各学科更多的自主权。
三是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增强博士生培养合力。要加强政策引导,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教师潜心教学、育人与研究工作的评价制度体系。加强导师育人能力和师德培训,不断提升导师育人能力,建立良好的导学关系。建立完善博士生特别是延期生管理的家校协同机制,通过设立延期生专职辅导员等制度,强化家校沟通,形成育人合力。
四是完善资助保障体系,促进博士生自我赋能。建立起由政府拨款、学费收入、培养单位创收、社会捐赠等在内的多渠道博士生教育投入机制,从奖助学金、研究基金、贷学金、住宿补助等多方面为延期毕业的博士生提供更多支持。同时将与博士生的定期交流等过程性指标纳入延期生辅导员的考核体系,从学术发展、社会实践、就业服务、生活保障、心理调适等方面给予关心和指引,帮助延期生重塑信心,促进延期生自我赋能,实现高质量就业。
(本文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基于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的研究生学制改革研究”[项目号:A1-2017Y0607-005]的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