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末,午后。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暖暖地照着一群忙碌的孩子。
葡萄藤下,一节劳动课正在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中心小学“葡萄乐园”举行。
六年级的田歆妮和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给葡萄施肥、浇水。拿起尺子测距,挥起铁锨铲土,抬起水盆浇水,不一会儿,衣服沾了水,鞋上有了泥。
“坑的深度、施肥的量都要把握好,用铁锨也有技巧!”说起种葡萄,田歆妮头头是道。巨各庄镇中心小学校长孙翠明说,希望让学生们通过劳动教育,体会劳动的价值,学习劳动精神。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自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以来,各地各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教什么,怎么教?
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今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指导纲要》),提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其中,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课程怎么开、如何提升效果,考验着各地各校的老师们。
浙江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的劳动课,开在了学校的“开心农场”。前不久,秋分时节,小学生们挖开泥土,收获成串红薯;拔起枝叶,收获一把花生。三年级4班的胡宸语写下笔记:“白露过秋分,农事忙纷纷……”
这是富春七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校长章振乐说,2009年,学校调查显示,91%的学生缺乏农耕劳动体验。从创办“开心农场”入手,如今富春七小已构建起包括农事劳作、创意劳动、美好生活劳动三大板块的劳动课程群,实现劳动教育课程化。
《意见》提出,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和学校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记者了解到,不少学校在校内没有大片农耕场地的情况下,开动脑筋、精心设计,努力让劳动教育课程有声有色。
9月,开学第一周,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劳动课上,学习的是整理储物箱。“小小储物箱,作用十分大”,通过儿歌导入后,老师讲解方法要点,如分类、从大到小、从下往上整理,还举行了整理比赛。这样的课程,每周都有一节。“我们在劳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融入了DIY创作、理财等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浦江第一小学校长张蕊说。
在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学生们在劳动技术课上学习木工、电子技术等。“对每一届新学生,我们都会做前测,了解学生们学过什么、想学什么。”劳动技术教师韩会娟介绍,此前,课上也教过传统手工艺、种植等,根据调查结果和学校实际,近年来以木工、电子技术为主,学生能在学习中手脑并用、了解前沿技术。
针对高校,《意见》专门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开设了32学时的通识必修课,还开设《大国工匠面对面》通识选修课。“通过思政劳育、专业劳育、实践劳育、课程劳育、学术劳育,形成系统的高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说。
上海财经大学规定劳动教育为本科生必修课程,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不少于34学时的修读任务,并设置“劳动教育云超市”,供学生自主选择实践课程。“我们探索‘90后’‘00后’喜爱的方式,提高教育效果。”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介绍。
解读
劳动教育是可教的。在内容设计上,教原理、规则、程序、方式、注意事项等;在教学方式上,选取灵活多样、多措并举的方式,如手工制作、项目设计、方案研讨、成果展示、榜样示范等;要与相关学科、专题教育、主题活动,特别是与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渗透,还可以邀请当地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创新发明人等作专题讲座和研讨交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郝志军
课外校外,如何实践?
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
9月初的上海,天气依旧炎热。上海财经大学鼓励新生独立报到,从开学就体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新生梁霄逸说:“自己搬行李、收拾宿舍,虽然有点累,但很有成就感,感觉一下子长大了!”
今年夏天,江西寻乌县南桥镇南龙村迎来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学院的同学们。学生万银学着犁地、收稻谷、晒稻谷。他说:“下地参与到实际的田间劳作,比想象中还要辛苦,农民的劳动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每周一中午,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学生方韵雅都与小伙伴们一起大扫除,抢着擦黑板、墩地、清理墙面、整理卫生角。“遇到难清洁的地方,我们还上网查小妙招,用上各种‘神器’。”
…………
这是最近一段时间,大中小学开展课外校外劳动实践的缩影。按照《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扫洒之间,体会劳动精神。不少学校还结合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日常生活劳动教育。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劳动实践技能大赛,我们挥洒拖把展现青春风采……”9月,伴着一首说唱音乐,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劳动实践中心举行的“防疫我先行,劳动最光荣”校园劳动实践技能大赛启动。清扫、消毒,选手们激烈角逐。“希望学生们从打扫卫生、保持清洁环境等劳动实践做起,把团结协作、服务他人、自助互助等理念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劳动实践中心负责人李永道说。
《意见》指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劳动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丽岙华侨小学,学校杜丽君综合实践名师工作室成员开发了“快乐小当家”系列微课,包括“洗好被子暖心盖”“家具消毒放心用”等。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注重“家、校、社三位一体”劳动教育,疫情防控期间,读一年级的黄品源学会了刷碗。“自从参加家务劳动,孩子的独立性提高了,慢慢成长为有责任心的小男子汉了。”黄品源的家长说。
为了更好地进行记录评价,富春七小还开发了线上评价平台,学生、家长通过图文、视频等记录打卡,老师们进行过程管理和即时评价。“我们奖励学生‘劳动币’,可兑换学习用品,以更好激励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校长章振乐说。
解读
劳动教育内容丰富、场域众多、方式多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等各方紧密结合、多渠道实施。据南京师范大学劳动教育课题组2019年对全国3390位家长的调查,小学生一、二年级周一至周五平均家务劳动时间约为17.33分钟,三至六年级约为17.49分钟。学校要引导、激励家庭参与劳动教育,引导家长改变观念,对家长做好指导。家长要做好示范引领,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顾建军
支撑保障能力如何提升?
整体提高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和水平
课程不但要开起来,还要开得好,受欢迎、有效果,这就需要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记者了解到,为此,已有一些学校和实践场所作为先行者,开展大胆探索。
辽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开拓劳动实践场所,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我们刚开始以为会有困难,联络后发现,很多单位也在寻找社会服务的机会,很欢迎我们去,一拍即合!”副校长韩永箫说,截至今年7月,共有9100多人次参与体验活动,体验单位175家,体验职业门类30余种,包括园林农艺、建筑制造、仓储物流、软件信息等。
北京市建成4个劳动教育示范基地,每年能够完成3万人次为期1周的集中学工学农活动。“在我们基地,学生们可以感受无人机喷洒农药、无人驾驶拖拉机、智慧农业等特色课程,了解现代农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农机试验站站长杨瑞学说,“看到孩子们脸上开心的笑、家长们的点赞,我们觉得开展劳动教育,很值!”
为破解劳动教育专职教师缺乏的现实问题,各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北京市打造了一支有较强专业水平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健全教研、科研机构,目前全市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约有1900名。上海市聚焦强化劳动教育专业化素养,从经费、学时、职称到名师评定都有制度安排,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谈及劳动教育的成效,学生、老师、家长都深有感触。
“葡萄园里有我们的汗水,我感到劳动很自豪,很光荣!”这是巨各庄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的体会。“以前,小朋友们丢三落四、东西乱七八糟。一学期劳动课下来,整理书包速度快了,书桌整洁了。”这是浦江第一小学教师左银霞的感受。“孩子学习劳动后更懂得感恩了,我们既欣慰又感动!”这是富春七小学生娄博文的妈妈的感慨。
围绕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整体提高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和水平,也有不少专家提出建议:应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应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和学校实际,结合当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
“下一步,教育部还将加大对各地、高校的指导力度,通过支持有关高校、专业机构建立劳动教育发展报告制度,建立劳动教育资源库等,推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新进展。”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解读
学校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当地和本校实际情况,对劳动教育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形成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并研究制定学校学年或学期劳动教育计划。目前,一些社会力量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很高,可以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为劳动实践基地的打造创造条件。同时,劳动教育有很强的专业性。高等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有条件的院校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相关部门要明确师资培养、师资配置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养,组织相关培训。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中心副主任曲霞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