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史传承和文化认同。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语言问题,其语言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语言文字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度重视语言文字事业,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精准思维和底线思维等,回答了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在中国的新境界,为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根本指针。
从民族复兴伟业高度强调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体现战略思维
语言是思想上层建筑的重要部分,在国家和民族内部起着凝聚人心,形成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其使用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他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又强调,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这些重要论断,拨开了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前进道路上的迷雾,是做好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指路明灯,体现了总书记指引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战略思维。
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语言文字是文化和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的精神家园。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就要语言相通,消除交流融合的障碍,达到情相融、心相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要促进民族团结,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做好民族地区工作的长久之举、固本之举,必须长期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部署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工作,推进“双语”教育。他在对新疆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校长和教师的讲话中指出:“少数民族孩子双语教育要抓好,学好汉语将来找工作会方便些,更重要的是能为促进民族团结多作贡献。”
大力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关语言调查显示,2000年我国普通话普及率为53.06%,2010年为70%多,今年为80.72%。尽管如此,我国还有近20%的人口不能用普通话交流,也就是说还有约2.8亿人不能用普通话交流沟通。而80%的人口中,真正能达到普通话测试三级乙等(最低等级)以上的人口只有40%。有人说,如果80%以上的人口都说普通话,那说方言和民族语言的人口就剩百分之十几了,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据统计,我国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人口中,能用方言和民族语言进行熟练交流的人口有95%以上。学习普通话,并不排斥人们使用方言和民族语言。我们强调具有“多言多语的能力”,既能用方言和民族语言交流,也会说普通话。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论断。
深刻认识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辩证思维
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根源于现实世界,与人类的思想和意识具有密切关系,是交往的产物。语言文字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
习近平总书记既指出语言文字是载体、是桥梁、是纽带、是钥匙,同时又指出语言文字是文化和文明的象征和标志,是文化和文明的基因和根脉,既重视工具性又重视人文性,充分体现了对语言文字性质思考的辩证思维。
在沟通心灵、文化交流、文明传承等方面强调语言文字的独有价值,凸显其工具性。习近平主席在给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朗塞斯顿市斯科奇—欧克伯恩小学16名小学生的回信中指出,“语言是人类心灵沟通的桥梁”。他在与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座谈时指出,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
在文明标识、民族精神命脉、核心价值观涵养等方面强调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凸显其人文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他还曾于2010年3月23日在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对语言文字的深刻认识,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对于“更基础”的文化自信来说,语言文字是载体、是基石;对于“更广泛”的文化自信来说,语言文字是纽带、是钥匙;对于“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来说,语言文字是根脉、是标志。语言文字工作是培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基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力度、普及程度和应用规范水平,是中华民族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和“中华经典资源库”项目建设等,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出语言文字在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又强调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注重主体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时,非常关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2014年4月25日,他在视察新疆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时,鼓励教师把维吾尔语学好,更好地教孩子们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一些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育,既要求少数民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鼓励汉族群众学习少数民族语言。
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网络规范管理,同时又鼓励正能量的网络语言和文艺创作,强调规范与发展的统一。
马克思认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网络语言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革新产生的新的语言现象,生动体现着网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折射着网民的精神世界。面对社会思潮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挑战,网络空间的语言文字工作需要特别着力。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网络空间的治理,强调网络语言规范。他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这体现出语言文字工作在网络空间中的重要性,是当前亟待加强和不断推进、完善的工作领域。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我们要激发网络创作的正能量,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发挥重要作用。他强调网络规范,但又不一概否定网络语言,还多次在讲话中使用,如“点赞”“蛮拼的”等,极具亲和力,起到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纵向把握语言文字事业传承和发展,体现历史思维
语言文字是时代发展和变迁的印记,随着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不断适应人类现实的交际需求,记录人类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意识和文明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纵观古往今来,总揽大势,论述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规律,体现了历史思维。
语言文字在中华文明赓续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文字的发明和发展对于人类文明进步举足轻重,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时指出:“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用汉字写就的《道德经》《论语》《黄帝内经》《孙子兵法》等经典,至今仍在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语言文字要在教育与研究中得到充分重视。
汉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书写本身已形成了独立的艺术门类。习近平总书记重视书法课建设,指出:“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书法课必须坚持。”甲骨文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老“秘密”,他在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时强调,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鉴于语言文字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方面的特殊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并创造性地进行现代化转化,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是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使命。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秦代提出了“书同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出并领导、推行简化汉字,真正实现了“书同文”。他们也同期提出推广普通话的任务,即“语同音”。
进入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必将使“语同音”的梦想成为现实,并在迈向中国梦的征途中做到“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
针对矛盾和问题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思路新举措,体现创新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语言文字的性质以及语言文字事业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思路、新举措,体现了创新思维。
在语言文字的性质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语言是钥匙的新论断。
当地时间2015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致辞中指出,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说语言文字是载体、是桥梁、是纽带,说明其具有接触性、可交际性作用。将语言比作钥匙,则体现其具有关键性、先导性作用。比如,推进“一带一路”,语言首先要铺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通语;扶贫要扶智,扶智先通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是钥匙的论断启发我们,语言是打开一国文化之门的钥匙。掌握不同语言,可以使不同文化、种族、国家的人相互认知、理解,从而拉近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促进世界文明的彼此包容、和谐共生。语言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家庭、城市和社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比如,说出对方姓名就能把电话拨出。在智能社会,语言的规范化建设与规范语言的推广普及尤显重要。语言是打开未来发展之门的钥匙。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语言问题已经从一般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语言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的战略资源。语言能力作为一种生产力,也已经在语言产业发展中体现出来,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同时,语言也是打开知识之门、思想之门、感情之门、生活之门、资源之门等的钥匙。我们应该深刻认识语言作为钥匙的功能和作用,发挥语言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上的重要作用。
除“钥匙论”外,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思维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强调加大向传统开放的力度。语言文化要向外开放,促进文明互鉴,也要把老祖宗好的东西传承下来,对今日中国发挥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二是关注网络信息化社会的语言文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注和重视网络空间,高度关注网络安全等问题,并多次使用具有正能量的网络语言,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体现出对互联网思维的运用。三是勇于开辟新的工作局面。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他切实为少数民族孩子的前途考虑,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继续加大推广普通话力度,有利于完成语言扶贫使命,有利于加快教育现代化。他要求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要创新,就要重视发挥人才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人才在语言文字工作中的作用。比如,他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解决问题、带动全面的关键处发力,体现精准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重视精准化的做事方法,多次强调要“抓细”,并形象地说,“要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不能‘走神’,不能‘散光’”。
精准思维要求找到解决问题、带动全面的关键之处,从细节、从小处入手,精准发力,带动整体和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指示精神,体现了精准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民族地区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重点”很精准,即民族地区,并特别强调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
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推广普通话的四大领域(党政机关、媒体、学校、服务行业)中,他重点强调加强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并特别强调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在小学教育中,他又特别强调了书法教育的重要性。这一具体举措,既解决了当前存在的许多人提笔忘字的普遍性问题,又带动了整个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促进了传统文化教育。写好中国字,有助于孩子们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牢中国人的鲜明底色。
从国家长治久安等角度擘画语言文字事业,体现底线思维
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由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
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都表明,语言的统一对国家的统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国家的分裂往往由语言矛盾激化所致。习近平总书记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体现了预见性、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也体现了底线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底线思维,还体现在对互联网、对人工智能的战略把握上。他强调,要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他指出,“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的关键核心技术,我们要统筹谋划,确保我国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核心技术上的主动权和安全。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世纪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外来词不断涌现。为保障语言安全,保证中文依法规范健康使用,进入新时代,国务院建立了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以解决外来词中文译写规范问题,维护国家语言的安全和主权。这些都体现出落实底线思维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为语言文字事业指明发展方向的同时,要求广大干部包括语言文字战线的干部,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他个人的语言风格,也正体现了他所倡导的语言理念。他的语言平实中蕴含大智慧,既生动形象,又深刻透彻,既朴实平易又引经据典,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信手拈来的华章佳句,旁征博引的古典诗词,与朴素的大众语言一道,彰显了一位卓越领导人的执政智慧和人民情怀。
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树立起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精准思维和底线思维等,对于我们准确把握语言文字的性质和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规律、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实践为榜样,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为根本指针和根本遵循,服务国家战略,传承中华文明,谱写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新篇章。
(作者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