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学校体育给予了新定位,明确了新要求,提出了新举措。学校体育要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积极应对新挑战,深入、有效推动改革与发展。
充分认识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新定位
学校体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居于重要地位,《意见》对新时代学校体育给予了更高的定位,不仅强调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而且明确学校体育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都具有独特功能。
以往,学校体育更多强调体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健身功能,而体育的教育功能,尤其是体育对于培育时代新人的特殊作用,未引起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可。《意见》对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新定位,更加全面、更有高度地诠释了体育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综合育人价值,对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凝心聚力、协同育人等起到重要的、积极的引导作用。
深刻领会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新要求
对于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与之对应的方向引领与目标要求。《意见》明确了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并重申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继《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再次提出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明确了体育与教育的不可分割性和协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意见》基于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的重要论述,强调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以上要求使得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有着更加明确的政策引领。
同时,《意见》还提出了强有力的目标要求,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这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对有效改善学校体育工作环境、全面提升体育教育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系统把握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新举措
新时代学校体育各项工作快速推进需要明确的政策引领,《意见》提出了若干关于学校体育深化改革的新举措,需要系统把握,统筹落实。
突出强调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比起以往,重点强调“上好”,强化质量。《意见》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提出体育课时增加并非只是数量上的变化,更加强调了体育并非副科、小三门,而是应具有与语、数、外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为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锻炼提供了重要保障,对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提升体质健康水平等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明确提出配齐配强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但当前体育师资缺口较大,难以满足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需求。《意见》提出了新的举措,要求各地要加大力度配齐中小学体育教师,未配齐的地区应每年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体育教师,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等。这些举措既能确保专职体育教师的持续性充实,还能优化运动训练与竞赛的教练员队伍建设,确保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工作高效开展,也有利于保障“体教融合”落到实处。
重点鼓励共建共享改善体育场馆设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性条件,受区域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短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一直是体育均衡发展亟待突破的问题。《意见》提出“共建共享”“共用共享”的举措,在很大程度上能确保满足正常教学与活动开展的条件。《意见》鼓励学校和社会体育场馆合作开设体育课程,既是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条件不足的一种弥补措施,也是满足学生运动兴趣与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
重点强调了大中小幼有效衔接。大中小幼衔接问题,一直是体育学科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长期遗留的疑难问题和关键问题。学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要素如果缺乏有效衔接,将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不利于运动能力的形成,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对各学段体育教育目标提出了上下衔接的一体化要求。学前教育主要培养兴趣爱好,促进运动机能协调发展;义务教育要培养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树立正确健康观;高中教育要培养学生发展运动专长,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全人格;职业教育要培养身心健康的技术人才;高等教育要培养具有崇高精神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等。《意见》还鼓励学校与体校、社会体育俱乐部合作,促进竞赛体系深度融合,这既有助于促进“体教融合”,也便于推动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
重点强调建立健全优化评价体系。评价是衡量学校体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抓手。在考试制度改革方面,《意见》明确指出,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在体育教师发展方面,《意见》要求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要求将评价导向从教师教了多少转向教会了多少,从完成课时数量转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种评价方式的改革,不仅对体育教师未来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更加尊重体育教师,强化激励措施,能从根本上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使命感。
加强组织管理与加大投入。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组织保障尤为重要,《意见》明确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投入方面,《意见》提出各级政府要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才能真正开展好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地发挥体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意见》还十分重视安全保障,使得学校体育工作者更能撸起袖子、迈开步子。
积极应对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新挑战
学校体育在新时代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要贯彻落实好《意见》,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城乡发展尚不均衡,如何将新时代学校体育政策惠及贫困落后地区,需加快推进力度;体育教师数量与质量存在严重缺口,如何在近两年内配齐配强,需系统规划;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如何科学实施体育学业评价,改革中考体育测试,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开展学校体育督导评估,均需建立健全系统而精准的量化标准等。
为了促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稳步推进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为了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我们需要迎难而上,顺势而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深刻领悟《意见》精神,全面分析现实问题及落实难题,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理顺关系,消除矛盾,改革创新,实现突破。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