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班主任的基本期待是确保班级有秩序,能够处理好班级事务,对学生充满“爱心”、保持“耐心”。“爱心”“耐心”这两个素养非常重要,但不足以彰显班主任的专业高度。
人人都看得明白物理意义上的时间付出和生理意义上的精力耗费,其实难以见证班主任专业意义上的智慧和高度。因此,我们应重点关注那些工作成效更理想、工作状态更优雅的班主任,透过他们的表现,发现更值得欣赏和研究的专业智慧,即“慧心”。
优秀班主任往往得益于创新,得益于开发班级的内生活力,并将其作为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供给学生。进一步了解优秀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之路,可以看到他们经历的三个成长阶段,“悟道”“行道”“传道”。
首先,感悟生态之道。一旦感悟到教育专业人士不能仅靠爱心、耐心这样的素养来展现专业高度,班主任就会考虑作出新探索。此时,代表专业智慧的“慧心”内涵就值得进一步探究。
那些以优雅的工作姿态从事班级管理的班主任,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善于发动学生,敢于解放自己。究其根本在于,他们感悟到了教育的真谛就是学生发展的生态之道。他们看到学生是“交往活动中的个体”,学生每天乐意上学的关键动力很大程度上就是源自同伴交往带来的学习生活的意义感,而这种意义感又源自个体投入群体活动的生活情节。
有研究表明,交往过程的真切感受会引发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情绪,并由此产生探索的愿望。就班级中的学生来说,在同伴面前可以更平等地表达自己,更舒畅地相互沟通,更自由地合作探究,简言之可以更畅快、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体交往,能帮助他们持续、主动创生意义系统。学生主动投入这样的群体交往,正是其参与民主管理、实现班级自治的生态之道。
其次,运行生态之道。感悟生态之道是为了掌握和利用它,落实到班级管理中就是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针对这样的教育资源,班主任最恰当的选择是用智慧优雅的点拨、指导、催化,而非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组织运行与组织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组织自身的运动,后者是对组织运行过程的推进。这两个过程虽然在现实中是合一的,但在性质上却是不同的。如同教育生态的自主运行与对教育生态的维护优化,也是不同的概念。
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善用专业智慧,让生态之道在生态系统中运行,而不是替代生态之道,甚至替代生态系统。若要用好这种生态之道,就需要用心发现、辨析、优化教育生态。落实到班级中,班主任要带领学生主动开拓班级建设的空间,从“交往活动中的个体”的视角关心学生,用群体交往激发每个学生的活力,让他们积极参与群体交往。从班级建设方面来看,就是要建设班级组织、共创班级文化,以及从个体、群体、班级等不同层面策划实施活动,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同时开发更多内生活力更充足的教育资源。
再次,传承生态之道。“教是为了不教”,育人是为了成就人——学生主动融入社会生活,并在未来生活中实现人生价值。落实到班级管理上,就是教会每个学生有效参与群体交往和班级生活,由此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系统,比如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并由此学会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参与建设各种学习型组织或项目团队,并由此学会与不同人打交道……简言之,就是让每个学生学会交往共生的发展之道,在与他人友好合作中共同发展,共创发展生态圈。由此,班主任就能明白,当孩子学会手牵手、心连心时,就可以对孩子放手、放心了。
用生态的眼光透视教育,可以发现学生个体所在的生态系统内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与伙伴一起学习生活的群体交往可以激发其生命活力。智慧型班主任能优雅地运用专业智慧开发这种生态式的教育资源,恰如春风化雨,催发勃勃生机。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