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近段时间以来,《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陆续发布,集中体现着党和国家对体育教育的高度重视,也让“健康第一”“体教融合”等关键词跃入公众视野。
高度重视学校体育,为的是擦亮体育的育人价值,为青少年夯实全面发展之基。从现实看,一些学校和家庭存在不重视体育的倾向,往往“作业量挤压运动量”。缺少体育运动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可以说,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相对短板,校园体育仍是教育系统的薄弱环节。体育本质上既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内容,居于教育系统的重要位置。推动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为青少年夯实全面发展的基石,必须高度重视体育教育,使之回归教育本质、纳入教育体系。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最近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既从宏观层面提出“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有“规划图”意义;也就“老矛盾”“硬骨头”设定改革目标、实现路径,有“施工图”作用。比如,针对师资薄弱、课时不足的问题,明确“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针对活动欠缺、组织不力的问题,要求“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普遍建立”;针对考核缺位、标准不清的问题,提出“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不是学校一方的事,而需要教育和体育两个系统相互协同配合,学校、家庭和各有关方面一起发力,把握体教融合的瓶颈问题,推进体育教学改革。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以体育人夯实健康基石,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适应新时代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在近年实践中可以找到创意实例。如江苏省对省内高校江苏籍新生进行体质抽测,将此列为13个省辖市生源地排名依据;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课出现在许多地方课堂,山区学校攀岩徒步,北方地区赏冰乐雪,南方学校水中畅游,草原地区跃马奔腾。让体育教育更加契合青少年兴趣所向、成长所需,才能引导鼓励他们动起来、跑起来,进而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成长为满足新时代需求的人才。
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宏观设计已经搭建起来,在中观、微观层面还要继续加强政策供给、实践创新,不断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和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到2035年基本形成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的改革目标,一定能顺利实现。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02日 05 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