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要小心了!教育部近日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862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披露了教育部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答复“关于对违规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实行联合惩戒”建议的具体内容,包括:公布“黑白名单”、推动全民监管、严查违规培训。
具体来看,这三大举措,其实都是针对目前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的有的放矢和对症下药。如公布“黑白名单”,一是为对违规培训机构实施信用惩戒打下基础。如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进行惩戒,就能够提高培训机构违规操作的成本;二是解决消费者与培训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像现实中,培训机构对外展示的资质有可能造假,一些受处罚的信息,消费者也很难完全掌握,这就影响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的知情权。而将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的行政许可信息、行政处罚信息、黑名单信息、抽查检查结果等都归集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进行公示,就能够缓解这一问题,也大大降低一些违规培训机构“浑水摸鱼”的可能性。
推动全民监管,则主要是指教育部按照“互联网+监管”的思路,建设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线下、线上)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这一方面是为企业办事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是要求培训机构在平台上上传办学许可、营业执照等重要信息,面向社会提供查询和投诉服务,从而将培训机构置于全民监管之下。这其实主要是致力于打通消费者日常遇到的投诉难的“堵点”。一般情况下,校外培训机构不同的问题都对应不同的部门监管,这在客观上容易让消费者遭遇投诉“无门”的尴尬,或者说是降低监管的效率。有了专门的管理服务平台,可实现所有投诉的“直达”,有利于提高投诉和监管的“精准性”,可以给培训机构传递更多的监督压力。
当然,不管是公布“黑白名单”,还是推动全民监管,其最终都要落实到高效、严格的监管与查处行动上来。所以,这三大举措实际是环环相扣,共同织密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之网。
近几年,校外培训机构规模不断扩大,并出现了多种业态(线上、线下),这对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有统计显示,全国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已超过百万,且95%以上的市场份额被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机构占据,在这些中小型机构中,又有90%以上的机构是销售驱动的运营模式。与之对应,线下教培机构的平均寿命仅有1.5年。在这样的行业现实面前,如果监管的效率不够高,相应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很容易滋生乱象。而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程度,一端连着消费者权益,一端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对此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近年来,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并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但就现实来看,还有不小的挖潜空间。此次教育部对全国人大建议的答复,展示了良性互动的姿态,这对教育培训机构的持续规范其实非常重要。市场在不断变化,随时可能出现一些新问题,任何政策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唯有对新问题及时应对,并妥善接纳各方意见,方能确保治理的高效。
不过,此次公布的三大举措要严格落实,还需要加快推进一些配套工作。如答复中指出,教育部将与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有关违法行为的监管,落实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信息归集工作机制,持续推动失信联合惩戒工作。总之,好的政策就应该早日落实,尽快让其惠及行业和消费者,真正让校外培训机构走上规范发展的大道。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