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把看得见摸得着的需求不当回事,而把玄妙弄不懂的东西看成高大上。科研不仅仅是象牙塔里的事情,还是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职业教育要有科研,而且十分必要。”日前,在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办、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承办的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8年年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如是说。
激发科研动力,育人育师两不误
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展台,一台一人多高的“小型智能五轴联动数控教学装备”正在加工打磨零部件,校长祝玉华介绍,这台教学装备由学校师生共同研发。“这是一部缩小版教学装备,体积比市场上原版产品缩小了五倍,而造价却由原来的300多万元,降为现在的20多万元,实际功能并没有减少。”祝玉华告诉记者,学校原来从外边购买的机器设备,由于造价高、操作复杂,学生很难有实际上手实操机会,一些教学仪器买回来成为“摆设”,而现在院校比较流行的VR等虚拟软件,也因为与真实设备有差异,实际体验与想象相差甚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由于学校有完善的激励师生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两三年前,我们就开始带领学生一起研发相关产品,就是希望能研制一款学生能用、院校也有能力购买的仿真装备。”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院长张延告诉记者,目前,这款设备已经拿到相关专利,并且投入量产。“已经开始有院校向我们发出订单,我们参与研发的学生也因此组建了公司,开启下一步的创业活动。”
而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参展的专利产品——一种机加用移动式多功能脚踏板,也受到王继平的现场点赞。“机床操作位的多功能脚踏板,既防滑又耐磨,加工溅出的铁屑能通过网格孔直接落到踏板底下,不会留在踏板上影响学生实训。这也是一种技术研发,对学生实训、生产生活很有帮助。”学校校长朱厚望介绍。
据了解,此次成果展从全国各高职院校300多件专利成果中遴选出38所院校的52件成果展出,主要集中在能切实解决生产生活和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成果,充分展示了高职院校技术研发在推进教育教学、服务企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便群众日常生活等方面发挥的突出作用。
“科学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才培养,不但培养学生,也培养老师,搞科研不能和育人割裂开。没有科研的教学,是没有灵魂的教学,科研最终还是要落到以研育人上。”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董刚表示。
精准“造血”扶贫深耕本地经济
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民生,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了教育公平。这已成为共识。
在精准扶贫方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走出了一条“渗透式”扶贫之路。
“缺乏技术技能是多数贫困群众致贫的主要原因,为了精准帮扶贫困群众掌握一项以上脱贫致富技术,我校组建‘大师+名师’的团队,共同开发侗锦、花瑶挑花、剪纸等12个培训项目,并研发了与之配套的教材、视频、微课等培训包,面向贫困地区群众开展培训。”在“社会服务与创新人才培养”分论坛上,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校长陈鸿俊介绍,一方面,学校采取靶向招生、靶向培养的方式,为贫困地区培养本土化人才,截至目前,共为湖南省通道、安化、凤凰等贫困县定向培养本土化人才620名,这些学生已成为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为贫困地区靶向输送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多措并举,积极动员和推荐优秀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近4年共为贫困地区输送紧缺技术技能人才1353名。
与此同时,学校还实施“造血式”产业扶贫,助力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基于通道县民族文化资源,学院师生研发民族工艺品开发项目580个,其中大部分被通道县转化为当地扶贫项目,促进了当地民族工艺产业快速发展。学校师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和实践教学,创作融入贫困地区文化元素的课程作品、毕业设计作品2600件套。“这些作品,部分被贫困地区民族工艺品企业转化为产品,进行批量生产。”陈鸿俊说。
而在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支持教师把研究搬到工厂、企业和生产一线,相继深度转化科研成果5项。当地启程公司应用学校科研成果批量生产“博落回”“鱼腥草”注射液等,一年就实现产值上千万元;学校张华琦博士研发的雪花牛肉生产技术,助力贵州梵净山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成为铜仁市唯一一家农业上市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的养殖方式,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校企深度融合,打通任督二脉
“基于国家统计局、教育部等数据分析,2017年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人才总体需求缺口达765万。”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分论坛上,华为中国区教育系统部副总经理张静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孙湧先后走上讲台,讲述他们开展校企合作的职教故事。
张静介绍,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ICT(信息通讯技术)人才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如从原来需要具备解决技术问题能力,发展到需要具备驱动商业应用能力等。但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否跟上企业需求?显然,学校的人才输送需要搭配强大的企业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华为自然成为最佳拍档。
张静介绍:“在与院校的合作中,华为投入人才标准、教学资源、运营管理和协作同盟等资源,协助院校将行业的应用实践有效地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帮助院校培养优秀的ICT人才。”
孙湧表示,作为一所信息技术类职业院校,提升学校专业群内涵建设的抓手就是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在华为“大学生ICT大赛2018全球总决赛”上,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三位学生一举夺得一等奖。据悉,此次大赛共吸引中国、英国、西班牙等32个国家800余所高校的4万余名大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多所985、211高校及本科、高职院校学生参与比赛。
而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慧波介绍,学校对接宁波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打造智能制造专业群,重点打造优势专业应用型科技服务研发团队。助推当地产业发展,产生经济效益6000万元。与此同时,学校还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培训项目、开展技能鉴定。仅2017年,为吉利汽车等多个企业培训员工4000余人次;开展共计1800多人参加的“精益生产”主题培训30余次。
“职业院校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还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张慧波说。
“高职院校要建好服务发展的支点,打造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服务、支撑、推动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的高水平专业群;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以应用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王继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