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涵和她爸爸。
林章怡和她爸爸。
说到诗词歌赋总让人觉得这是一个离我们时代久远的文体,虽然在学生时代,我们经常会在课本中读到它,并能够比较容易地将它们背诵出来,但是想要理解诗中的深意做到心领神会是很难的。但是不久前的智通云金秋诗会全国总决赛上,杭州绿城育华学校的林章怡和杭州市风帆中学的尹玉涵分别获得了状元和榜眼。
这场金秋诗会共有10万余人参加,经过初赛复赛等重重筛选最后只有52人进入总决赛。比赛的形式为笔试,考题以诗词默写以及诗的背景知识为主,通过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诗句默写等形式考查学生。所以想要名列前茅光靠背诗是不够的,还必须对诗有充分的了解才行,这就要靠对诗词的喜爱了。
只要一到晚上
这对父女就开始聊诗人
林章怡来自杭州绿城育华初三(7)班,得知自己获得第一名时非常震惊,因为考试的题目很难,试卷上的很多诗文都很生僻。“大概是平常诗读多了,有些诗感,侥幸蒙对了吧。”林章怡笑着说。
林章怡戴着一副圆框眼镜、扎着一根马尾,说话的语气和措辞都有一种文艺气息。在她的印象里,自己读诗和认字大概是同步的,从三四岁开始就已经读诗了。“小时候觉得诗读起来很有韵味,朗朗上口,于是对诗情有独钟,初中之前,几乎每天都会读读、看看。”林章怡说。
虽然读诗早,但是真正喜欢上诗,能体会到诗中的韵味是在上小学之后。“我的小学语文老师特别喜欢诗,有段时间她要求我们每周背20首诗,刚开始我背得很辛苦,觉得量太大,但是背多了心就越来越静,对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和情感就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渐渐地我对诗就有些痴迷了。”
课余时间,别的孩子喜欢玩电脑、看电视,但林章怡最喜欢的放松方式是看书、读诗。她可以在诗中感受到极强的画面感,以及作者的强烈情感,每每读到尽兴处,她就会热血澎湃。“就像每次读到边塞诗,我就有一种身处边疆的感觉,大漠的壮阔仿佛就在眼前,心里就会忍不住地涌起一腔热血。”林章怡说自己最近正在读辛弃疾的诗,对这位诗人非常入迷,他传奇的人生以及豪迈的文笔令她非常佩服。
“林章怡每次拿起诗集就会沉浸其中,有时候读到尽兴处就会激动地找我们分享。”林章怡的爸爸笑着说道,他也是一个爱读诗的人,但却没有刻意要求女儿什么,“我的教育理念就是放养,让孩子跟着兴趣走,让她找到自己目标。只要一到晚上,我们俩会经常一起聊聊某位诗人,非常乐在其中。”
只要一上餐桌
这对父女就开始谈历史
尹玉涵是杭州市风帆中学初三(3)班的学生,她最喜欢的是历史。她向记者透露,自己答题时,很多题目都是靠着对历史积累写出来的,而她对历史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她那位对历史爱得痴狂的父亲。
“从小到大,只要一上餐桌,爸爸就开始和我谈历史人物,从晋文公讲到楚庄公,从五代十国聊到唐宋元明清,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名人,他都和我讲了个遍,他现在已经开始和我谈论史前史和量子力学。”尹玉涵说。
家里到处是爸爸的书,尤其是厚厚的历史书,中国史、世界史……一开始,尹玉涵和她的双胞胎姐姐都看不懂,直到小学二年级时,姐姐因为脚受伤无法上学,爸爸为了给她解闷,就从图书馆借来了一本图解世界史,于是这对姐妹从此坠入历史的海洋。
小学六年,尹玉涵已经熟读了中国古代史。到了初中,她开始研读世界史,现在她的枕边放着的是一本有关德国历史的书。
尹玉函爸爸是一位建筑师,在他看来,读历史是拓宽孩子视野的最好途径。“我平时工作忙,孩子学业也重,想要靠周游世界拓宽眼界几乎不可能,如果想摆脱物理空间的局限,那就必须要了解历史、阅读经典,这些古人留下的只言片语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尹玉涵爸爸告诉记者。
“我在饭桌上和女儿们聊历史,主要是为了让她们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中考结束,我打算开始给她们推荐哲学书籍。”对于女儿们看书,尹玉涵爸爸有着自己的规划。(梁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