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煜「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13期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香港回归祖国已经25周年。回顾香港这25年来走过的非凡历程,这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东方之珠”历经风风雨雨,始终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不断将自身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打磨得愈发光辉,在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等各领域成就卓著,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巩固和提升。2022年也是中国银行在香港经营105年,作为香港金融业的重要参与者,我们深以能为香港经济建设、民生改善贡献金融力量为荣。展望未来,国家“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定位与方向,我们更加满怀信心,将继续发挥作用,助力香港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
凭借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区位优势,“一国两制”的体制优势,开放度、自由度、廉洁度高的优越营商环境,加上稳健的监管和雄厚的金融体系储备水平,香港自回归祖国以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金融业持续稳步发展,已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2022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将香港列为全球第三,仅次于纽约与伦敦。香港金融业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金融机构高度聚集,成为香港经济重要支柱。截至2021年底,香港有认可银行机构188家,资产总额合计26.37万亿港元;拥有多个交易活跃的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运转和全球投资者提供了高效的服务;2021年香港金融业增加值超过6000亿港元,占本地生产总值的23%,比重较回归前翻倍;金融业为香港提供了约27万个就业岗位。金融业已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第二,金融体系实力雄厚,保持稳健增长。这是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底气”。根据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数据,1997年7月香港银行体系资产约8.7万亿港元,到2022年4月已达27万亿港元,增长约2.1倍;1997年7月香港银行业港元存款总额为1.6万亿元,港元贷款总额为1.7万亿元,到2022年4月,港元存贷款总额分别为7.5万亿元和6.4万亿元,分别增长3.7倍和2.8倍;1997年7月香港外汇储备约800多亿美元,到2022年5月已超过4600亿美元,增长4.7倍。与此同时,香港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持续降低,2000年以来平均值为1.8%,2022年3月更低于1%。
第三,金融市场发达,在亚洲和全球具有领先优势。香港股票市场高度发达,是全球融资最活跃、流动性最高的证券市场之一。2022年5月香港股票总市值约38亿港元,是1997年7月的7倍。最近12年中,香港有7年新股发行(IPO)集资额排全球榜首。香港近年来债券市场发展也较快,2021年债券总发行额约4000亿美元,是1997年的19倍以上。香港保险市场非常开放,是全亚洲保险公司最集中、保险密度最高的地区,2021年保费收入为6027亿港元,2020年人均保费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香港外汇市场全球领先,2019年外汇日均成交金额超过6000亿美元,是1998年的7倍,外汇市场交易量排名全球第四位。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在亚太地区领先,2020年香港的亿万富豪人数在全球排名第二位,仅次于纽约。2020年底香港资产管理总值(AUM)35亿港元,是1999年底的9倍。
第四,金融人才和配套专业服务机构众多。香港有与国际接轨的优质高等教育院校、便利人才入境政策、多种人才输入计划,有效地吸引和聚集了众多高素质金融人才。金融人才及相关配套服务专业人才的聚集也促进了香港的法律、会计、评级、仲裁、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
第五,金融基础设施完备先进。香港有一流的金融基础设施,形成了跨币种、多层次的平台网络,能满足投融资各方以任何币种、在任何地方的金融需求,有效降低资金成本和交易风险。除硬件之外,香港还有支付系统、债券交收系统以及处理本地与境外的系统联网三大类软件基础设施,是资金流联通世界、高效运转的关键保障。
把握先行先试机遇,既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又受惠于对外开放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不断深化,香港金融业承担了许多先行先试的任务,既起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作用,又能够提前把握机遇,抢先建立竞争优势。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建设及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起航,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加装了动力强劲的新内核
香港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又是中国与世界经贸往来、双向投资的枢纽,香港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对于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巩固提升至关重要,也是绝不能错过的机遇。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内地将大部分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放至香港,不仅培育了香港本地的人民币市场,亦将人民币业务投放至海外,吸引了全球资本的争相竞逐。目前,香港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规模已近万亿元,占全球范围内的比例已超过50%,而在全球离岸人民币支付清算量占比约75%。
2003年末,中国银行(香港)凭借人民币业务优势,成为第一家境外人民币清算行以及香港乃至全球离岸人民币市场最早的建设者之一。我们把推动人民币业务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同时也把其作为服务国家、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多年来,积极发挥作用,在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的过程中贡献力量。2004年,在内地与香港监管支持下,中国银行(香港)率先开始为客户提供离岸人民币(CNH)外汇业务,之后其他同业纷纷跟进参与,共同建立起CNH外汇交易市场,日均交易额超过千亿美元。2010年,中国银行(香港)代理第一笔香港企业发行点心债(合和基建),将点心债发行人从内地逐渐拓展到全球,推动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迈向多元化发展新阶段。同时,作为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参与者,中国银行(香港)也是最早参与内地市场的境外机构之一,亲历了外汇、拆借、债券等一系列产品的开放,伴随了内地市场改革开放和发展壮大的全过程。通过鼓励、引导境外客户参与境内市场,进一步促进了内地与香港市场的繁荣发展。
有序推进资本市场互联互通项目,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门户地位更加稳固
互联互通机制作为中国首创的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模式,让内地与香港投资者在不改变本地市场交易习惯的原则下,方便快捷地直接参与对方市场,开启了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新时代,这已经成为中外投资者跨境资产配置的主要渠道之一。国家将大部分互联互通试点放在香港,进一步支持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香港亦主动承担业务枢纽角色,将人民币业务辐射出去,吸引全球资本汇聚。从互联互通项目实施效果看,成绩可喜。2021年股票通日均交易金额均趋升,期内沪港通“北向通”日均交易金额达552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开通时增长9倍;同期深港通“北向通”日均交易金额约650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开通时增长40倍。2021年债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量约260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开通时增长11倍,而“南向通”近期业务量也稳步上升。
中国银行(香港)作为人民币清算行,在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跨境互联互通项目上深度参与了前期方案讨论,承担了多项重要职能,广泛引导客户参与,在机制流程、清算服务、业务拓展等各项环节中积极作为,持续支持互联互通业务的发展。互联互通是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良好互动的一个缩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在主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及提升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中,不断获得机会、完善功能、发展壮大,确立了与内地经济休戚与共的中国离岸金融中心特色。
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打造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
当前,香港已进入“爱国者治港”的新时代,开启“由治及兴”的新篇章,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带动香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香港可更加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把握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等方向,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升级版。
强化香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提升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的能力
强化香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是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举措之一,也是香港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支持国家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重要抓手。首先,香港应强化离岸人民币业务区域辐射地位,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人民币业务辐射,为人民币国际化及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提供支撑。其次,建设香港人民币投融资及风险管理平台。香港金融机构可发挥市场、产品、人才及商业网络优势,建立金融合作网络,推动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金融机构共同参与投融资。再次,促进香港人民币计价股票市场发展。以“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为突破口,增加人民币计价,实现双币标价。最后,加快布局数字货币的应用。以香港为桥梁和枢纽,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探索数字人民币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自贸区的支付落地。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突破点,设计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跨境支付的实践路径。
大力开拓创业板融资、科创融资、私募股权等传统金融领域,提升服务内地与香港本地创新发展的能力
利用国际资金助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吸引国际资产、国际银行业在港发展项目融资、科创融资和股权投资等传统金融产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金融体系,深入分析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金融业运行模式的影响,利用内地科技应用及香港基础研究领先优势,推动与香港国际化市场和跨境监管高度融合。特别是重点满足香港北部都会区开发的金融需求,提供更多的风险投资基金支持香港科创中心建设。对于内地特别是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创企业发展,香港更可发挥国际金融机构聚集的优势,把握大湾区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及区内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机遇,重点推进覆盖大湾区的传统金融服务。
打造亚洲国际债券市场中心,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定位
大力发展亚洲债券市场,打造世界级的国际债券中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推动亚洲债券结算交收平台联通并发挥关键节点作用,吸引区内更多机构利用香港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发行各币种债券,活跃国际债券交易量及流动性,形成亚洲国际债券发行及交易中心。二是大力发展香港离岸人民币点心债市场,形成与内地熊猫债市场共同发展局面。三是发展绿色债券市场。推动香港特区政府发行绿色主权债券,推广绿色金融的认证标准,为相关绿色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四是进一步完善“债券通”互联互通机制,为境内外投资者通过香港双向跨境债券投资提供更多便利。五是提升离岸债券市场配套措施,丰富债券衍生品系列,研究建立境内外各类产品的互联互通,填补境外投资者利率风险对冲工具空白。
大力强化资产管理市场的服务能力建设,抢抓亚太地区财富快速增长的机遇
发挥香港全球资金港优势,多种渠道拓宽境内外资产投资与管理。香港是国际理财中心,是全球著名的“资金港”,也是全球资金进入内地金融市场的中转站。未来20年,全球财富增长至少有三分之二来自亚洲,亚洲有机会出现世界级规模的理财中心。有效拓展内地和亚洲市场,将有助于提升香港资产管理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建议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机制,提供丰富的配套产品,有序引导资金进出,协助内地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并为自身带来更多业务机会。通过提升数字化竞争优势,实现财富管理转型。评估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潜在风险,平衡监管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稳健发展虚拟资产管理中心。参与ESG准则制定,打造ESG投资中心,推进香港在ESG债券及融资市场建立竞争优势。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数字金融,提升全球竞争力
进一步提升香港对全球金融发展新兴前沿业务的敏感性、重视力度和开拓能力,大力提升新兴金融领域的全球竞争力。绿色金融方面,拓宽绿色金融发展思路。针对内地绿色发展需要和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便利的跨境投融资支持和税收优惠激励措施,并在离岸市场设计产品分散风险;大力推进绿色信息披露机制建设,加强绿色金融研究、教育普及和人才培训。同时以人民币绿色债券为抓手,引领全球绿色投资,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人民币绿色金融“弯道超车”。数字金融领域方面,践行数字金融先锋角色,继续推进金融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完善移动支付机制,落实银行业开放应用程序接口框架,继续推进监管与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对接,为跨境金融科技合作提供制度性支持。
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中国银行(香港)作为“中国故事”“香港故事”的亲历者和矢志不渝的建设者,将继续恪守“融通世界、造福社会”使命,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力支持香港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积极为“一国两制”伟大实践行稳致远,以及香港“再出发、再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奉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源自中国金融杂志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