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策略思考:债市怎么跌不动?1.7万亿新增社融远超预期,债市怎么跌不动。事实上,10Y国债收益率自节后以来一直在3.24%-3.28%之间窄幅震荡,一个重要原因是资金面相对平稳,从而构成了市场平稳的基础。
资金不紧。支持资金面平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1月财政“超收”带来2-3月“超支”。其二,3-5月MLF到期量均仅有1000亿元。其三,3月信用债到期量巨大,货币条件难以收紧。其四,社融虽有反弹,但3月增速重回下行是大概率事件,没有过热不至于引发货币收紧。
但是没有“宽松预期”。与去年12月不同的是,当前收益率只是保持平稳,并没有明显下行,这是因为市场尚未从资金面的平稳中演绎出“宽松预期”:其一,资金面转松并不是由央行主动放松导致的。其二,官方层面没有传递有效的增量信息。其三,经历1月大跌的教训后,市场预期变得更为谨慎。
国债供给压力可能成为“搅局者”。如上所述,资金面预期不松构筑了利率区间的“底部”,资金面不紧又构筑了利率区间的“顶部”,市场呈现窄幅震荡格局。这种局面可能遭到打破的一个潜在风险,主要来自于4月起国债供给压力开始上升。按照3月14日财政部发布的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2021年赤字规模合计3.57万亿元(同比减少1900亿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赤字分别为2.75万亿和8200亿元(同比减少300亿元和1600亿元)。
这里隐含一条信息,即中央和地方赤字的比例从2020年的2.8进一步提高至3.4。中央赤字超预期意味着国债净融资超预期,因为国债净融资规模一般就控制在中央赤字范围内。我们测算得到,今年国债发行总量可能维持在7万亿,且从4月起正式放量。总量上,利率债供给压力和去年基本相当,供给压力对债市的扰动不可轻视,不过考虑到:①发行节奏更为均衡,②结构性存款压降结束,③国债配置价值提高,供给压力的负面影响或被减弱。
#交易复盘:债市窄幅震荡。①资金面延续平稳。央行公开市场完全对冲到期量,且其他扰动因素较少,资金面仍然稳中偏松。②收益率小幅上行。资金面平稳,成为债市平稳的基础要素。10Y国债收益率小幅上行2个BP报3.26%,10-1Y期限利差维持在约60BP。基金久期上升,久期分歧程度持平。③理财和基金买盘趋于积极。200215:理财产品是主要买盘,农商行是主要卖盘;200016:境外机构和基金是主要买盘,股份行是主要卖盘。④利率同步指标以“利空”信号为主(8/9)。美元指数月度走强仍是唯一“利好”指标。
正文
【策略思考:债市怎么跌不动?】
近期落地的基本面数据呈现“多空交织”。支持“多头”一方的数据包括:①2月PMI连续第三个月回落,且超过季节性回落范畴。参考12年以来每轮PMI波动的时长和幅度来看,本轮PMI大概率在20年11月已经见顶,目前处于见顶回落过程中;②我们构建的高频观测体系显示,3月以来,由于低基数效应减弱,地产销售、土地成交、航运指数、电厂日耗、地铁客运量等前期较为强势的指标在同比层面纷纷回落。支持“空头”一方的数据包括:①3月以来,电厂日耗大幅攀升,钢材成交量快速回暖,指向节后下游需求恢复较好;②2月新增社融1.7万亿,远超预期值,社融增速反弹至13.3%,结束20年11月之后的“三连降”,指向实体融资需求或仍然旺盛。
上述数据中,社融数据理论上是最“危险”的。一方面,如果信用指标并没有见顶,经济指标见顶(一般滞后于信用指标)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如果社融增速持续过高,可能引致货币端的进一步收紧。但从市场实际反应来看,1.7万亿的新增社融仅换来隔天215活跃券收盘价0.75个BP的上行幅度。
债市怎么跌不动?事实上,10Y国债收益率自节后以来一直在3.24%-3.28%之间窄幅震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资金面相对平稳。
资金不紧。短期内,支持资金面保持平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1月财政“超收”带来2-3月“超支”。1月新增财政存款达到1.5万亿的巨量,远高于2011-20年同期均值4369亿元。按照财政存款变动的季节性规律,Q1和Q3的财政收支较为均衡,即如果1.5万亿财政存款增量在Q1基本完成支出,可能会带来2-3月财政投放规模超预期。
其二,3-5月MLF到期量均仅有1000亿元。这是17年11月以来规模最低的MLF到期量,尤其是在“结构性流动性短缺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下,央行逆回购操作思路转变为“高频低量”,这使得逆回购工具更多得只能通过“投放”流动性而不是“吸收”流动性来调节市场利率,而MLF工具成为“吸收”流动性的主要手段。
其三,3月信用债到期量巨大,货币条件难以收紧。我们将各类信用债品种的到期量加总计算,结果显示:3月信用债到期量达到1.31万亿的历史最高值,比去年12月的到期量(1.27万亿)进一步升高。如此规模的到期量会导致信用环境骤然收紧,如果不配合以较为宽松的货币条件,则可能会引发信用违约事件。参考去年12月,永煤事件发生后,叠加年末信用债到期量巨大,央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传染,维稳意愿边际上升。
其四,社融虽有反弹,但3月增速重回下行仍是大概率事件。去年3月以后的社融增量均远远超过常年水平,这是由货币和财政共同发力的结果;今年1-2月社融增量虽大,但存在年初银行“抢放贷”的供给因素干扰,且去年底急剧压降的非标贷款也可能会在短期内转化为表内信贷。总体上,今年货币和财政均有“退坡”的情况下,3月以后社融增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的难度较大,假设仍能持平去年同期水平,社融增速也将从当前13.3%缓降至12.5%,因为信用过热而引发货币收紧的概率偏低。
但是没有“宽松预期”。与去年12月不同的是,当前收益率只是保持平稳,并没有明显下行,两次行情幅度不可比。这是因为当前市场并没有演绎出“宽松预期”:
其一,资金面转松并不是由央行主动放松导致的。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来看,过去两周逐日开展100亿逆回购操作,这种“少量操作、完全对冲”的做法,结果是基本实现了零投放。而资金面宽松主要受益于1月财政存款“超收”带来2-3月“超支”、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体量较少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并非央行主动操作范畴。
其二,官方层面没有传递有效的增量信息。市场期盼已久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货币政策的措辞:“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延续了去年12月末的经济工作会议内容,没有任何变动。另外,总理在3月11日下午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中谈到“去年我们没有搞宽松政策,今年也没有必要急转弯”,对此是需要结合发言的场景和受众来理解的。此处总理发言可以类比1月26日易纲行长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中的发言“中国的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对债券市场的指导意义均不大。相对地,例如1月15日孙国峰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当前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不高”,则是对债券市场而言针对性更强的发言。
其三,经历1月大跌的教训后,市场预期变得更为谨慎。可以观察两个指标:①隔夜回购成交量维持在3-3.5万亿左右(2020以来中位数水平),并没有像去年12月攀升至4万亿以上,表明当前市场没有轻易加杠杆;②1年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维持在3.15%左右(高出1年期MLF20个BP水平),也并没有像去年12月那样一度下行至2.95%以下。
国债供给压力可能成为“搅局者”。如上所述,资金面不紧构筑了利率区间的“顶部”,资金面预期不松又构筑了利率区间的“底部”,使得利率呈现窄幅震荡格局。这种局面可能遭到打破的一个潜在风险,主要来自于4月起国债供给压力开始上升。
按照3月14日财政部发布的2021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草案,2021年赤字率按3.2%左右安排,赤字规模合计3.57万亿元(比20年减少1900亿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赤字分别为2.75万亿和8200亿元(比20年分别减少300亿元和1600亿元)。
这里隐含一条关键信息,即中央和地方赤字的分配比例从2020年的2.8进一步提高至3.4,这一点与市场预期可能有较大不同。对此我们理解如下:
其一,赤字安排向中央倾斜是近年来的趋势。按照市场此前的预期,2020年央地赤字比例过高,2021年可能重新回落到1.5-2.0之间的正常水平;然而实则,我们观察到:①过去十年,中央赤字规模的增幅总是大于同一年地方赤字规模的增幅;②2017年以来中央/地方赤字比例在逐年上升,尤其是2019年以来上升加快,19年央地赤字比例自1.87升至1.97,20年升至2.8,因此21年进一步升至3.4也属于正常。这背后有的一个原因是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央赤字对应国债发行,地方赤字对应地方一般债发行,而近年来地方专项债快速发展,不受地方赤字的约束,但同样能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因此,近年来安排的地方赤字规模相对保守,即保障地方一般债规模稳定,以避免债务总体规模过度增长。
其二,今年国债发行总量可能维持在7万亿。国债净融资规模一般控制在中央赤字范围内,中央赤字超预期意味着国债净融资超预期。当然,国债净融资理论上可以突破中央赤字,例如2020年国债净融资就达到中央赤字的109%左右(可能是动用上年末中央债务实际余额低于限额的结余部分),但在历史上属于“个例”。按照一般情况,国债净融资占中央赤字的95%左右,今年2.75万亿的中央赤字对应2.6万亿左右的国债净融资。
目前看,今年国债到期量较大,为3.6万亿,对应国债发行量达到6.2万亿。另外考虑到国债的“年内到期量”可能还有大约1万亿(即贴现国债的发行期限小于1年,会出现发行后在当年年度到期的情况,腾挪出新的发行空间。例如21年的年内到期量为6472亿元,而今年前3个月的年内到期量已经达到2900亿元),合计起来,今年国债发行量可能达到7万亿,与去年包含特别国债在内的国债发行量基本相当。
其三,4月起国债发行正式放量。从往年来看,国债发行节奏较为稳定,一季度是淡季,二季度开始正式放量,此后保持月度规模稳定直到年底。
总量上,利率债供给压力和去年基本相当,供给压力对债市的扰动仍然不可轻视;不过,去年供给压力的影响级别较大,除了供给规模本身偏大之外,与其他因素也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在今年有望改善,从而“弱化”负面影响:
①发行节奏更为均衡。一季度“淡季不淡”,分摊了后面三个季度的发行压力。且今年无特别国债发行,不会出现类似去年为了给年中特别国债“让路”,导致9-12月一般国债集中发行的后果。②结构性存款压降结束。去年在结构性存款持续压降过程中,银行体系缺乏稳定的中长期负债,配置能力受限。就今年而言,结构性存款压降任务完成后,银行负债端压力或能减弱。③国债配置价值提高。从债券与信贷的比价角度看,去年5年国债实际收益率最多低于企业一般贷款实际收益率超过100个BP,而当前5年国债实际收益率已经逼近贷款价值。在银行负债端减压的情况下,加之配置价值提高,或能减少供给压力的负面影响。
【交易复盘:债市窄幅震荡】
资金面延续平稳。本周央行连续第二周逐日开展100亿逆回购操作,合计开展500亿元操作,当周有逆回购到期500亿元,总体实现零投放。由于央行公开市场完全对冲到期量,且其他扰动因素较少,资金面仍然稳中偏松。截至周五(3月12日),DR001和DR007品种分别加权于1.79%和2.11%,较前期分别上行22个BP和14个BP。
从扰动因素来看,下周有逆回购到期500亿元,到期资金体量仍然较小。其他扰动因素增加,一方面是下周有1000有MLF到期(3月16日)和缴税走款,另一方面是有887亿元政府债券净缴款,但从体量上来看都不大,预计资金面有望延续稳态。
收益率小幅上行。从现券收益率看,本周国债收益率小幅上行,变动依然不大,10年品种春节过后始终在[3.24%,3.28%]的窄幅区间震荡。这是因为一方面基本面走势分歧加大,近期发布的2月PMI数据低于预期,2月社融数据又高于预期,现阶段经济处于“复苏”还是“滞涨”阶段存在争议;另一方面资金面的确定性更高,由于扰动因素较少加之政策风险短期内落地,资金利率维持平稳,成为债市平稳的基础要素。截至周五(3月12日),10Y国债收益率报3.26%,较前期上行2个BP;1Y国债收益率报2.64%,与前期持平;10-1Y期限利差维持在60个BP左右。
理财和基金买盘趋于积极。本周国债收益率小幅上行,结合个券成交明细来看,除了境外机构仍然持续净买入之外,理财子公司及理财类产品、基金公司及产品的买盘也较为积极。①200215:理财产品是主要买盘,周内净买入33.9亿元,其次是基金和股份行,分别净买入26.5亿元和19.1亿元;反之,农商行是主要卖盘,净卖出47.8亿元。②200016:境外机构和基金是主要买盘,周内分别净买入24.4亿元和20.1亿元;反之,股份行是主要卖盘,净卖出23.8亿元,其次是券商和农商行,分别净卖出14.0亿元和14.0亿元。
公募基金久期上升,久期分歧程度持平。截至周五(3月12日),公募基金久期上升,以基金规模为权重加权的久期上升0.11年至3.11年,久期中位值上升0.11年至2.78年。与此同时,久期分歧程度持平上周,处于历史中等偏低水平。其他机构久期变动情况不一,券商久期3.54年(下降0.22年);保险久期10.32年(上升0.10年);银行久期4.72年(上升0.46年);信托久期3.09年(下降0.02年);境外机构久期3.67年(下降0.33年)。
利率同步指标以“利空”为主(8/9)。截至周五(3月12日),利率同步指标释放的信号以“利空”为主,占比8/9,与上周相比,美元月度走强仍是唯一“利好”指标。具体地:①挖掘机销量同比(6MMA)为91.8%,高于前值66.2%,属性“利空”;②全国水泥价格同比为-4.4%,高于前值-7.2%,属性“利空”;③重点企业粗钢产量同比(6MMA)为12.3%,高于前值9.8%,属性“利空”;④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为15.9%,高于前值12.9%,属性“利空”;⑤铁矿石港口库存为1.28亿吨,高于前值1.26亿吨,属性“利空”;⑥电影票房收入暂无同比;⑦PMI同比为16.3%,高于前值-0.9%,属性“利空”;⑧信用周期为5.5%,低于前值5.6%,属性“利空”;⑨美元指数为91.6,高于前值90.6,属性“利好”;⑩铜金比为23.9,高于前值21.3, 属性“利空”。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网站(http://www.cmschina.com/yf.html)所载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