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参加PISA2018的结果,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PISA对参测国家(地区)15岁在校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素养等核心素养进行测评,并对影响学生素养的关键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通过PISA,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还可以基于数据研判四省市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自信:从PISA2018看四省市教育管理的优势
在PISA2018中,我国四省市学生在阅读、数学与科学领域的素养表现均名列第一,彰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体现了我国教育管理的体制优势。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我国四省市教育管理工作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第一,稳步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质量,这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前提。我国四省市学校硬件短缺程度低于63个参测国家(地区),且城乡学校硬件短缺情况均好于OECD平均水平。这反映出,随着全面改薄工作的落实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深入,学校整体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第二,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从底线要求来看,我国四省市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的比例高,校均持证上岗教师比例达96.3%,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4位。从专业素质来看,教师具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技能,善于运用新课改提倡的现代教学方式,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并能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开展教学。
第三,不断推动科学管理。PISA非常关注学校对学生评价结果的使用。如果学校只是将评价结果用于评定学生优劣或者用于学校之间的竞争与排名,评价很可能最终助长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近年来,学校越来越重视将学生评价结果作为发现学校办学问题的线索与手段,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PISA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四省市90%以上的学校注意将学生评价结果用于指导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和促进学校发展。
第四,多措并举保障学校教育质量。提高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议题。PISA对10种常见的教育质量保障与提升举措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四省市绝大多数学校都采取了多项措施有效保障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如开展内外部评估、明确学校的课程计划与教育目标、系统记录教师专业发展数据与学生发展数据,等等。
反思:从PISA2018看四省市教育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作为刚从教育行政工作转型的研究者,我很高兴看到四省市教育管理的优势,但是也希望大家重视PISA数据反映出的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
第一,要高度重视推进教育公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公平状况显著改善,特别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是,PISA2018结果显示,我国四省市的校际差异仍然存在,学校教育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仍可以进一步加强。这说明,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仍然是我国公共教育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
第二,要高度重视学生负担重与学习效率较低的问题。PISA结果发现,我国四省市学生的学习时间长。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相伴随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学习效率。我国四省市学生阅读、数学、科学三科学习效率在参测国家(地区)均排名靠后。从整体上说,这反映了我国教育尊重规律、依靠科学的水平还不够高。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必由之路。
第三,要高度重视学生对学校生活幸福感受度低的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重建中小学教育生态,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即育人。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必须保障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通过PISA发现我国四省市学生学校归属感和满意度均较低,学生在学校里过得并不那么开心。因此,如何在取得高水平教育质量的同时,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生活是亟待我们关心和解决的问题。学校要创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在关注学生高水平表现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幸福感,特别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升学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引导学生走适合自己的升学道路。
再出发:如何优化我们的教育管理
第一,要继续坚持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举措。
此次我国四省市在PISA2018中取得优异成绩,彰显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也说明我们教育管理中的一些举措是行得通、是有效果的,需要继续坚持下去。一是继续增加教育投入力度。四省市的经验表明,切实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与师资水平,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坚实基础。二是不断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根本动力,也是赋予基础教育生机和活力的关键一招。在改革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是核心,但教育管理改革是保障,只有促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让教育中的一切有利资源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第二,要在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教育均衡发展,要做好以下工作:一要继续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如改革教师编制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社会经济地位,加快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特别是要在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上向农村倾斜,加快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短缺问题。二要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完善制度政策,吸引和培养优秀教师。各地要有远见卓识,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为高学历人才进入基础教育创造良好条件。三要完善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除了传统以教学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能力,还要注重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作业设计和考试命题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等,培养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
第三,要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上下功夫。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仍然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一要规范办学行为,适当缩短校内学习时间。学生校内学习时间长,学校课时数超标是造成我国学生课业负担重的一个很重要原因。要严控学生校内学校时间,坚决查处超标、超时、超量等不规范的教学现象。二要引导相关利益主体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科学、有效减负。着力调整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结构,在做好加减法上下功夫。“做减法”就是下功夫规范文化课课程的课时和作业量,将过重的文化学习负担降下来;“做加法”就是坚持“五育并举”,开齐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课程,为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主动的有效的学习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三要转变学校育人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可选择的课程;鼓励教师课上精讲精练,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作业,增加探究性、项目性作业。四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学生发展,扭转其“将孩子在所谓主科上取得更高成绩视为关键发展”的传统观念,理性看待校外培训机构作用,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第四,要在加快教育价值观转型上下功夫。
虽然我国四省市学校重视评价的改进功能,但仍有部分学校将学生评价结果用于对学生进行能力分组。适当的分类指导可以达到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但在实践中稍有不慎很容易就会走向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快慢班等。不少地方能力分组不再是为了因材施教,而是为了多、快、好、省地出成绩。转变教育价值观,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的作用,要深入学习PISA的评价理念与技术,一方面,要更加重视发挥评价结果的诊断、改进功能,让评价结果可以服务于学生更好地学、教师更好地教、学校与政府更好地管理;另一方面,要适当弱化基于学生评价的入学筛选、分班、留级及分流政策,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融合、全纳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充分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 张志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