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福田区绿洲小学周边的社区里,时常可见一些绿洲小学的学生或发放问卷,或摆放展板、对居民进行访谈,原来,这是绿洲小学六(1)班的师生们在进行“发现与探究”德育课程。
指尖陀螺、牙签弩、仿真枪……该校周边小店里,危险玩具屡有售卖,六(1)班师生将这一现象列为研究课题。同学们收集资料、发放问卷、研究政策、公开辩论,最终形成解决方案并宣讲展示。此举得到家长和周边社区的一致好评。
这是福田区实施“素养奠基课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福田区依托该系列课程,用中小学生乐于接受的德育方式,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行动能力、理性思考能力与责任担当。
“或许我们并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但学生因此磨炼了综合素质,是课程带来的最大收获。”绿洲小学六(1)班指导教师王凯玲说。
为把思维路径、逻辑导图等抽象的名词化为德育的具体实践,福田区在课程设计上,导入“思维工具”单元,阐明面对某个问题时,应该具备的基本思维方式。
在“责任”课程中,记者看到为孩子们提供的“思维工具”:我曾面对哪些互相冲突的责任?这两项责任要对谁负责?我最后做了什么决定?结果如何?“思路层层递进,帮助孩子们逐步深入了解每项决定背后的考量,形成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福田区教科院德育研究员李楠说。
该课程主要研发者、东方原点(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首席课程专家韩杰梅表示:“能否让孩子们从小学会科学思维方式至关重要。我们从身边的社会现象入手,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结合,将复杂的思维路径化作通俗易懂的语言,相当于给孩子们的大脑配备一根‘拐棍’。”
据福田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遵循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道德发展规律,素养奠基课程采用“螺旋上升”方式安排不同的课题内容。小学低年级使用“认识自己”“尊重”“关爱”课程,通过课堂游戏、亲子游戏、故事引入、活动交流等教会学生认知自我、学习尊重、学会关爱、理解责任;小学中高年级使用“责任”和“发现与探究”课程,通过思考工具和案例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责任担当能力、理性思辨能力。“这变革了德育教育模式,使单向的灌输式教育,变为让学生在行动中主动学习。”该负责人说。
据统计,福田区实施素养奠基课程7年来,参与实践的中小学校累计达348所,覆盖2000多个实验班,学生参与完成课题研究600项。福田区教科院及课程实验校、实验教师申请的课题数量逾20个,发表相关论文共计30余篇。
(中国教育报记者 高毅哲)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