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 郝孟佳)“一是构建青少年整体化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二是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风景名胜文创产品设计、参观方式的平民化、互动化、柔性化、多样化改进。三是改革高中、大学的毕业典礼仪式,导入“精忠报国”的内容,邀请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杰出校友、大学生士兵现场演讲。四是直观祖国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在27日的“培养爱国情 砥砺强国志与祖国共成长”的交流活动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青少年工作系硕士生导师刘卫兵提出了四个观点。
活动中,众多专家齐聚,从多维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拉出了一个“任务清单”。随着今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给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精准定位”。如何细化“纲要”要求,让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讨论一直在持续。
用伟大成就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
“新时代的中国,到处奏响着爱国、奋斗、奉献的昂扬旋律。新时代的中国,我们寄希望于朝气蓬勃、奋发有为、肩负民族未来的青年一代。希望青少年一代人能高举旗帜、面向未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让改革的精神薪火相传,让爱国主义深植心田。”作为改革的参与者、见证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表示,中国改革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改革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基本的经验。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原会长张天保认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题,教育的任务首先就是立德树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青少年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和观念。
张天保谈到,要把立德树人摆在前面,改变“教育就是单纯传授知识”的片面认识,提升家长教育理念,教育青少年在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要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使青少年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发展,提升素质,树立他们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坚定的意志和决心。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武韬分享了给自己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三个片段。
“1949年10月1日,我代表中国少年儿童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永远忘不了人民的喜悦和激动,人人眼睛里充满了泪水。1997年7月1日,我参加香港回归仪式,我永远忘不了零时零点零分,当我们撤下英国国旗升起五星红旗时,有多少中华儿女当场流下了滚滚热泪。2001年7月13日,我当时在莫斯科担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在北京申奥宣布成功的那一刻,天空下起了瓢波大雨,数千名中华儿女聚集在大使馆外,在暴雨中狂欢,泪水、汗水、雨水交融在一起,多么令人振奋。”武韬激动地说。
武韬认为,要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对人民的热爱,让青少年从小在心中萌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小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把爱国主义与个人理想、目标追求结合起来,从小牢记“四个意识”、牢记“四个自信”,一步步成长为爱祖国、有理想、敢担当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要特别重视对老少边穷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把更多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向他们倾斜,让贫困地区的每个孩子都能带着美好的梦想飞得更高更远,和城市里的孩子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武韬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石明磊表示,爱国主义教育是个重大、宏大的主题,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需要创新路径和方法。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党委书记、社长孙柱认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注意把握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在大的目标体系下精心设计递进的分阶段具体目标,层层深入,持续不断开展;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匹配性,内容和青少年年龄、心理、认知特点的适应性。要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创新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与实践。要深化社会合作,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协同机制保障。把社会变成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
爱国主义教育的“品牌意识”
用时下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破圈”。爱国主义教育要“破圈”,走出书斋,走出课堂,进入社会运行的各个环节。对青少年来说,潜移默化的影响莫过于品牌影响力,所以有专家提到爱国主义教育要有“品牌思维”,要用好校外一切可以团结的资源。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长王富在谈到利用好校外资源时说:“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五育并举’,即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育教育。广大教育企业,教育机构必须按照新时代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达到培养目标。”
教育部督导办原副巡视员、国家督学、教育学会督导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程锦慧认为, 做好对少年儿童的价值引领工作,必须先取得孩子内心的认同感。要春风化雨,做好校内教育,让少年儿童在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浸润爱国心灵,同时要开放共享,让少年儿童在不同文明中汲取爱国力量。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原巡视员、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副会长郑卫华表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要将青少年品牌影响力作为衡量企业品牌影响力、品牌价值的重要标准,企业在发展中要更加注重社会价值、社会效益,要培育出更多的质量过硬的青少年品牌价值引领企业。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品牌中国战略研究院副理事长恽铭庆认为,作为品牌,应该传递立志、爱国、学习、修德、奋斗、实践、创新和成长的正能量。
恽铭庆说,青少年的品牌要与一般的社会类的品牌有所区别,从根本上讲,应该对青少年有专门的标准。青少年品牌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服务的供应方。那么,无论是在产品质量、安全卫生、企业管理等方方面面都应该有着最严格的限定,接受最严格的监管,时时刻刻处在社会大众的目光中。所以,树立一个品牌很难,做一个青少年品牌则是难上加难,但是要知难而进,时不我待。
从微观文化中导入
上述活动中,《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起草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马工程”理论导师张智介绍,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制定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青少年工作系硕士生导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青年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刘卫兵认为,要从微观文化中导入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转化为青少年挥之不去的日常文化。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领域。所有的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风景名胜都应该开发与爱国主题相关的文创产品,把博物馆的记忆带回家,形成耳濡目染的过程。
“青少年接受特定社会微观文化的熏陶,自然就接受捆绑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的潜移默化,营造适合青少年主动接受的文化品牌,持续推进,避免简单说教式爱国主义教育的审美疲劳。”刘卫兵说。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白雪峰认为,用好科技可以增强教育的效果。新时代谈爱国主义教育,尤其要避免说教和灌输,要通过爱家爱校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日常活动中。多年来,清华附中倡导“君子文化”,以“孝悌”为本,涵养君子修为,通过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白雪峰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倾向,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的社会调研、文化体验、研学旅行、公益实践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