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时效性强、成本低、覆盖面广的网络招聘,凭借自身优势,成为不少用人单位招聘的首选。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就业服务向“线上”转型,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校等也倾向于选择“云服务”,帮助求职者“云上找工作”,“云招聘”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然而,在实践中,“云招聘”也暴露了自身的短板。一方面,面对旺盛的网络招聘需求,一些网络招聘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管理不到位,导致招聘信息不完善、不真实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网络招聘平台良莠不齐,甚至存在“伪招聘”网站,让部分劳动者陷入求职陷阱。例如,有的招聘网站在面试前,以交纳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保险费、押金、手续费等名义向求职者收取钱款,钱款到手后再以各种理由拒绝介绍工作,甚至直接失联,让求职者面临“钱职两空”的困境。针对网络招聘存在的问题,人社部前不久发布《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期规范网络招聘服务行业发展,为求职者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我国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方面,充分发挥“云招聘”的优势。人社部发起“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截至今年6月底,有208万家用人单位发布岗位信息2761万人次,劳动者投递求职简历近2000万份。另一方面,针对求职先交押金、面试预付培训费、招聘信息不真实等问题,有关政府部门不断加强对网络招聘的监管力度。接下来,政府部门需要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实现“云招聘”法治化,让求职者就业更安心。
把好准入关。网络招聘服务机构连接着千千万万劳动者,只有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设计,将“伪招聘”网站拒之门外,才能保证劳动者的求职安全。本次征求意见稿就提出,网络招聘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在其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这将帮助劳动者便捷辨别招聘网站的真伪。
督促网络招聘服务机构切实承担自身责任。当前,部分网络招聘服务机构仅将自身定位为信息发布平台,不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然而,据此盈利的有关机构有义务对招聘信息进行核查,以保证招聘信息的真实可靠。这不仅是发展之需,也是监管要求。
规范“云招聘”,还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维护网络招聘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云招聘”的大部分行为都发生在网上,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熟练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提高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等非现场监管能力,以提升网络招聘服务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当然,在“云招聘”成为常态的当下,求职者也应擦亮眼睛,从正规网络招聘服务机构获取招聘信息,尽可能多了解应聘公司及岗位信息。只有多方合力,打造有序可靠规范的“云招聘”,才能助力求职者找到称心的工作,让有志向的人有事业,让有本事的人有舞台。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3日 第 05 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