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有两个“特别的”小朋友,一个患有自闭症,一个感统失调,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会出现打人,不爱学习的问题。与小朋友相处两年多,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对策。
对于“特别的”他
从接班起,首先我就尽可能多地给予关注,让“特别的”他接受并信任我,在给予爱的同时,也让他有“畏”。经常打人的小朋友,在伤害同学的行为发生时,我会严厉惩罚他(惩罚是恰当、合理的,并与家长事先沟通过),在这样的教育行动中,让他明确打人是在校生活中不可触碰的“红线”,教师将“爱”给充分,也将“畏”放在他心里。同时,也要让其他孩子相信:我的老师有能力保护我,即使是对“特别的”他,我的老师也是能做到的。
对于“可控的”集体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治理者,我们的言行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对这两个“特别”孩子的态度,所以,集体的风气必须可控。对于集体,首先要创建的氛围是“善良、包容”。记得接班一个多月,孩子们上了一节绘本体验课,当时主题是讲讲我的朋友,一个孩子在活动中大声说:“我的朋友是某某某(经常打人的孩子),他是个傻子。”当时在台下听到的时候,我既羞愧又难过。等孩子回到班级后,我立刻总结了上节课的表现,告诉孩子们:“人,生而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这很正常。每个人成长的速度也不同,我们对于成长慢的伙伴应该去接受,去帮助。最重要的一点,这世间有很多美好的品质,善良说话,善良做事,这是在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品质。”因为老师坚定的态度,因为老师对于善良的要求,自此以后,班级再没有出现伤害这两个“特别”孩子的声音,多的是理解与宽容。
对于“善良的”孩子
因为“特别的”他,班级出现了更多矛盾和冲突。首先,对于“两个孩子”对其他同学的影响,我是承认并理解的。我对孩子们说,你们如果有能力,就多帮助他们,他们需要你的帮助;如果你觉得你现在还没有能力,你就做好自己,努力不受影响。同时,我会把这两个孩子每一次的进步都归功于是同学们的努力:“是你们的帮助让某某某取得了哪方面进步,你们真了不起。”久而久之,只要“特别的”孩子上课回答完问题后,鼓励的掌声就会在班里响起。
对于“焦虑的”家长
因为孩子一些行为的“特别”,他们的家长会更焦虑、不自信。作为班主任与这些家长建立信任十分重要,让他感受到老师们对于孩子没有“嫌弃”,只有更多的理解与爱。因为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对于自闭症的干预知识了解得很充分,所以我在干预孩子的一些行为上,都会事先与她沟通,看看这样做是否正确。感统失调孩子的爸爸也积极为班级作贡献,他说他知道学校、老师、孩子们对于孩子的爱与帮助。基于信任,我们可以开诚布公,直面问题。
对于“不安的”其他家长
班里有“特别”的小朋友,一开始家长有很大质疑的声音,其中,因为特别的小朋友会打人,所以排座位时,家长因为担心自家孩子会被打而发来长长的微信。对于家长的担忧,我十分理解。我首先请家长放心,孩子在校的安全与学习,我能保证,并用实际行动去落实。接着,通过平时的一对一交流,了解家长对于“特别”孩子的看法,发现慢慢地因为孩子的宽容,因为在校秩序的稳定,最终赢得了家长的理解,获得了所有人的安心。(作者:张敏,系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班主任)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