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3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刘贵芹在介绍“十三五”时期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有关情况时表示,全国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据刘贵芹介绍,2017年,教育部组织200余位专家赴全国2500多所高校听课调研3000堂思政课,带动各地组织专家听课调研思政课1万多堂,完成了新中国思政课建设史上首次“地毯式”大调研,凸显了“大抓课堂”的教学导向。2019年,开展“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树立思政课改革创新“八个统一”的评价导向,全国思政课教师在线观摩。今年3月初会同人民网举办“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吸引5027.8万人次进入直播间,总访问量达到1.25亿人次。“一项涉及200多所高校,近15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020年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超过90%,比201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刘贵芹说。
思政课受欢迎的背后,思政课教师队伍规模和能力素质得到了快速提升。“截至2020年11月,登记在库的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总数为106411人,比2015年增加44290人,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据刘贵芹介绍,“十三五”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均增长率达14.4%,其中专职教师由2015年的43353人增加到71749人,增幅为65.5%。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条件保障方面,“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直接投入达4.7亿元。中宣部、教育部建设37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持经费1.1亿元。教育部累计向高校思政课建设投入专项经费近1.5亿元。国家社科基金已累计设立思政课研究专项302项,支持经费6000余万元。
刘贵芹表示,“十三五”时期,高校思政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改革创新政策体系健全完善、教师队伍规模迅速壮大、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显著增强、物质保障条件大幅加强、课程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更好地发挥了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