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国家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出台《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新时代重塑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价值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第一,重塑新时代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价值。针对高校人才称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人才称号“帽子”化等不良倾向,《意见》明确了人才称号的“阶段性”非终身化特征,人才称号的非等级性、无特权性地位,人才称号荣誉的美德性,以及人才称号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担当性。
第二,重塑新时代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育人价值。《意见》指出,“高校人才称号获得者第一身份是教师”,这表明,新时代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育人价值和导向。获得人才称号的教师要更主动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使命。
第三,重塑新时代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引领价值。《意见》提出,获得人才称号的教师要“为广大人才树立成长标杆”。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人才称号的引领价值,要在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科教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人才称号获得者的引领作用。
第四,重塑新时代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治理价值。《意见》明确提出要对人才称号进行岗位、招聘和引进、评估、评价和评审、薪资、使用等方面开展综合治理。在我看来,应在岗位管理上,强化合同管理和履职报告制度;在招聘和引进上,强调人才招聘和引进的岗位精准需求性;在评估、评价和评审上,坚持人才队伍质量的综合评价;在薪资上,坚持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原则,实施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在使用上,要面向所有人才的业绩和贡献进行学术资源配置。
第五,重塑新时代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责任价值。《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党委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可以说,《意见》从体制上和机制上规定了高校人才及人才称号的管理责任,“高校要强化主体责任,把规范人才称号作为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意见》还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强调人才计划的战略性、系统性、基础性建设,将人才计划实施的重心转移到激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履行特定岗位职责、作出创新性贡献上来”。
总之,《意见》对于树立正确人才观,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荣誉性本质,破除“唯帽子”倾向,激励和引导高校人才队伍坚守初心使命、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具有重大的价值重塑意义。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
【高校实践】
中国农业大学:人才引进实行三级评审制度
中国农大聚焦人才引、育、用、留难点痛点问题,全面系统改革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培育机制、评价考核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启动“315人才工程”,根据学科和专业发展需要,分别核定各学院、学科的人才引进规划;人才引进实行学院——人才工作委员会(或分委员会)——学校三级评审制度;人才考核中,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评价和学术状态,对于有发展潜力、学术状态积极的人才,淡化具体岗位任务,给人才充足的学术研究时间。启动“2115人才工程”,为校内人才和团队提供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和精准化、个性化发展支持;创新人才评价,通过推行代表作制度、引入校外同行评议、强化师德审查等实现学术评价制度创新。
上海交通大学:试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
近年来,上海交大通过改革长聘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分类发展通道和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不断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创建长聘体系,建立以人才金字塔、人才分类发展为基础,以学术荣誉体系和长聘体系为框架的师资建设发展模式,同时积极探索各类优秀人才育引并举新模式。深化多元评价,构建科学有效的多维度人才发展通道,主要涵盖师资、研究、思政、管理和支撑队伍,通过推出教学、实验、思政系列“三大卓越奖励计划”,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中试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设立首席研究员岗位等举措激发人才活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