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出台《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根本上就破除“唯帽子”问题、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的评价方式、人才队伍建设方式提出了清晰的思路、明确的举措和具体的要求。《意见》的发布对于指导高校正确认识人才称号,树立正确人才观和人才发展观,切实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发展环境,更高质量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确理解人才称号的作用和意义,是破除人才评价“唯帽子”的基础。在人才总量不足、优秀人才稀缺的情况下,以人才计划为牵引推进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式,有力促进了高校在较短时间内集聚优秀人才,大大提升了高校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但是,当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进入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唯帽子”的人才评价方式的负面效应愈加明显。《意见》开宗明义,对人才称号的内涵进行精准归纳,强调人才称号的阶段性特征,强化人才称号的目的是赋予人才荣誉、使命和责任,对更好发挥人才称号的作用起到正本清源的基础性效果。
发挥好人才称号的示范效应,是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的重要环节。《意见》从人才计划实施及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流动等各个方面均提出“破”的要求和“立”的举措,破立并举,辩证统一。近年来,在各类教育人才计划,特别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实施中,更加强化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更加突出育人实践评价,更加强调通过“代表性成果”对各类人才业绩贡献实施分类精准评价,更加注重考察人才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实际贡献,推进实施同层次人才计划之间避免重复支持,这些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层次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最新要求和评价标准,对高校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具有强烈示范效应。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保证。人才评价事关发展方向,是兴校治校的指挥棒。《意见》对破除人才评价“唯帽子”问题提出了系统性、整体性的要求,这就要求强化高校党委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树立科学的人才发展观,围绕学校事业发展的目标、方向、任务,完善改革举措,强化监督落实,将党委的组织优势转变为人才的发展优势,确保人才评价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努力打造“双循环”人才发展格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开展高校人才工作。面对愈加复杂和不确定的国际环境、疫情等对于我国人才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高校应努力打造以国内人才循环与国际人才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发展格局。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应进一步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创新引领发展的战略需求,统筹整合本土人才、国际人才两支队伍,不断完善系统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突破当前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瓶颈问题,充分调动和激发两支队伍的创新活力和干事激情,从整体上优化我国高校人才高水平集聚、全球化配置、潜能充分开发等人才价值链的全链条管理,进而开创我国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充分用好现代技术,加快推动建立更加科学、更加多元的人才动态评价体系。在人才评价中大力开展分类评价、长周期评价、代表性成果评价,借助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手段大力开展人才的全周期动态评价,以大数据技术解决人才评价中存在的动态性不足和评价不全面的难题。从人才能力素质、过程行为和产出贡献三个主要维度构建区域大数据平台,动态抓取人才大数据和自动开展人才动态评价,为高校的人才聘用、日常管理、人才评价和人才服务等提供基础性平台支撑。不以人才称号作为人才评价的限制性条件和优先性条件,各类人才方有更好展示才华的平台和更多事业出彩的机会。
(作者系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