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明晰了高中育人方式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一视野下,每一所普通高中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校已有基础与实际,既形成高品质实施新课程的大格局谋划,也关注普通高中多维分类发展的要求,关注共性要求下的个性、特色凸显,发挥学校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为高中育人方式变革提供学校智慧,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注入学校推动力。
转变育人方式,提高新课程实施品质是根本
课程是育人的基础,高中学校推动育人方式转变,最根本的是要提高课程实施的品质。当下,新课程稳步推进,普通高中高品质实施新课程,首先应注重对新课程理念和实施要求的精准把握。推进学校高品质实施新课程,不同类型的学校要从生源选拔到促进学生课程选择、从关注学生学科成绩到注重学生全面成长的观念转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国际发展趋势、充满活力的学校课程实施系统,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体现新时代“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新课程实施中,应凸显“面向人人”(教育公平)、“适合人人”(尊重差异)、“更加灵活”(保证基础兼顾选择)、“更有质量”(强调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的特质。
高品质实施新课程,首先强调对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要求的把握,扎实地贯彻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精髓,进行规范化实施,关注对新课程要求、规则的把握(如必修学分88学分,选择性必修学分≥42,选修学分≥14,是必须强调与达成的)。然后,根据学校的教育文化传统与办学特色进行拓展与延伸,强调有特色、大格局与创造性实施。有特色在于把握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课程实施留足的自主空间进行特色谋划;大格局在于注重整体设计与分步推进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既要关注高位突破的一小步,也要强调整体实力提升的大发展。创造性在于人才培育上突破惯性思维、师资培养上敢于推陈出新,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引领上瞄准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
转变育人方式,高品质新课程应把握的立足点
不同类型的普通高中在分析学校已有基础、生源特点、办学追求的同时,进行高品质新课程的空间拓展,应把握几个基本立足点:
首先,聚焦一个目标。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必须牢牢把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强化“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使高中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与创新人才奠基。学校力求通过育人方式的变革,实现“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学校教育改革追求,促进学校持续走在研究型、创新型高中发展之路上,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提升两大素养。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新教材,需要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要求,在促进高中生核心素养与综合素养提升上形成切合学校发展特点的思考,具体可以表现在高中生作为“人”的核心素养和“学习者”的核心素养上。其中“人”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作为时代新人需要具备不断学习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习者”的核心素养体现在通过高中阶段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内化,为学生成为未来国家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夯实根基。
最后,凸显三大亮点。新课程改革方案为学校课程实施留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学校可以根据已有的基础优势与学生发展需求,瞄准战略定位,在人才培育上突破惯性思维,大胆实践,敢于推陈出新,凸显出新课程的三大亮点:
其一,凸显新课程新教材的育人情怀高度,彰显高中育人方式变革视野下的时代特点与思想高度。充分挖掘学科育人的思想性,在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中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挖掘新课程新教材的育德元素上形成示范经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体系化建设中,对新教材进行大单元、任务群、结构化、演绎式、组合型、串联组等多样教学探索。
其二,凸显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因材施教强度。根据学校集聚学生的共性与差异性特点,在筑牢学生发展共同基础,高标准实施国家必修、选择性必修的同时,在规定课时中选择增加学科课程“溢出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用足用好新课程提供的选修课程开发空间,为不同优势潜能、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丰富、多样、高品质的选修课程系统。
其三,凸显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探究精神深度。以跨学科研究、深度学习、课题开展与项目设计等为载体进行突破,深化基于学习生活记录的评价制度改革。重视学生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科间联系与内容整合,鼓励不同学科潜能学生合作、不同学校学生之间合作完成跨学科课题与项目的研究。
转变育人方式,新课程改革必须在学校落地生根
一般而言,课程包括四个层面,国家规定的文本形式课程计划、学校具体实施的课程方案、教师落实在教学中的课程、学生学到的习得课程。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视野下推进学校高品质实施新课程,主要侧重于后三个层面,让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校落地生根。普通高中可以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已有优势,围绕课程体系建设、课程组织管理、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改革、校本教研五项建设任务,分析学校面临的挑战,为新课程在学校落地进行空间延伸,培土固根,具体可以在激活平台、优化系统上下功夫。
激活平台,立足学校已有基础进行延伸与突破。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需要的师资资源、课程资源、实践资源、技术资源匹配,相应需要学校激活四个平台。第一,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教师激励平台。推进以研促教、以研促学的普通高中教学学术系统与教研激励系统,让绩效激励与学术激励融于一体。第二,拓宽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的实验室探究平台。充分挖掘新课程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究内容与学生聚焦志趣、激发潜能的实验空间,促进学生基于实验室平台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第三,围绕学生生涯发展指导,进一步优化学生的选课指导平台。在尊重学生兴趣和志向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的课程选择与兴趣特长、潜能开发、社会需要融为一体。第四,提升学生进行探究创新的科创空间平台。学校应善于拓展现有的科创空间,整合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打造场景化、沉浸式、互动式的智慧校园,营造具有引领价值的、基于高水平人才综合能力与创新素养培育的科创平台。
优化系统,落实五项基本建设任务和学校特色的建设任务。普通高中应注重匹配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性、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关联性五大原则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要求,优化五个系统。其一,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学校教学特色,以各学科教学指南、高选择性选修课程体系化为载体,形成国家课程框架下的实施系统;其二,形成以认识自我与认识社会为主线的学生发展指导系统,围绕学生的志趣聚焦、潜能开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个性特长发展的成长环境;其三,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再造系统。推进基于新课程新教材的内容重组的教学方式、教学路径、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的变革,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从“他组织”向“自组织”转化;其四,形成以考试评价研究为推力的真实学习过程评价系统,普通高中应稳步推进学分认定和管理制度,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编制切合学生成长特点的成长记录册和考评办法;其五,形成以大中学合作为支撑的校内外课程资源统整系统。如利用周边企业资源、科研院所资源进行学生生涯规划导引,借助周边高校资源深化以专门课程开发、课题研究与导师制为载体的大中学合作,促进有发展潜质学生的志趣激活与潜质开发等。
(作者:系国家督学、上海市上海中学校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