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印发,标志着以评价促改革的高质量教育发展机制已经开启,且已然上升为国家意志,具有里程碑意义。方案是新时代教育评价理念的政策化集成,是各级政府发展教育、学校办学、教师育人、学生发展和社会用人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教育的又一鲜亮标识,也折射着教育未来发展的新风向。
新时代教育的中国坐标。教育评价逐渐从理论研究走进教育政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其发展基本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根据不同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作出重大政策调整。这期间,每一次重大改革都强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调结合国情,但坚持中国特色、立足时代、扎根中国办教育的发展导向,从未像今天这样响亮而鲜明过。其根本原因在于,党中央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布局教育事业,单是教育投入一项就足以体现这点。自1985年提出“两个增长”、1993年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以来,直到2012年真正实现,并从该年起已连续8年保持在4%以上。投入的保障加速了教育的内涵发展,今天的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国。至此,未来的中国教育发展之路是什么,方向在哪里,愈加清晰。评价方案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强调师德师风和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这些都为新时代教育定下了中国坐标。
教育评价改革的全维性。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教育,似乎还未关注到教育评价问题,90年代以来直到本世纪初的十几年,教育评价逐渐进入政策视野,但这期间的标志性重大文件,对评价问题或有设想但缺乏具体措施,或主要聚焦于考试招生改革。此次从国家层面专门就教育评价改革印发文件,凸显了评价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方案将评价改革系统化为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机关企事业用人单位等五个维度,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要求学校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要求教师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用人导向。五个维度是教育评价改革的五个责任主体,同时列出体现了教育评价改革的全维性。
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教育评价改革方案致力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其中多有创新。例如,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既评估最终结果,又考核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对幼儿园教师评价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对中小学教师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学述评制度,对双师型教师强调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对高等学校教师评价提出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对学生,则强调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改革导向有制度深化、时代创新,也有价值回归,其鲜明的评价导向将有效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高质量教育的标准保障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它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教育发展的各资源要素、各领域内容、各教育环节都必须追求高质量,这就必须建立质量标准。教育评价改革方案提出加快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包括幼儿园保教质量、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等,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严格学业标准。结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其相关文件的描述,学校美育工作基本标准、多样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一系列标准文件将陆续制定,由此形成新时代高质量教育的标准保障体系,奠基教育未来发展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
(作者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