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依法防控境外疫情输入最新情况。会上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二级巡视员靳军号介绍,从3月29日到4月4日,计划航班量仅为108班,意味着相对于上周的734班又减少85.3%,108班相当于在疫情暴发前全国的国际客运航班总量的1.2%。据测算3月29日至4月4日,预计通过航空口岸入境的人员日均从25000人将下降到4000人左右。
公路口岸
继续暂停所有公路口岸国际旅客运输
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李扬介绍,已向各地下发通知,要求做好陆路口岸防控,将继续暂停所有公路口岸的国际旅客运输,对于已关闭的旅客运输口岸继续关闭,对于因季节原因延迟开放的继续延迟,对于通过港澳方向关闭的直通口岸继续暂停。
他介绍,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65个开通道路运输的口岸,其中34个保持开放状态,其他已全部关闭。
“目前34个口岸只开通货运运输,暂停客运。从34个口岸进入的货车司乘人员数量约2000人,从港澳方向进入的货车司乘人员数量约8000人。”
民航客运
预计入境人员将降至日均4000人左右
针对国际客运航班的变化趋势以及取得的防疫效果,靳军号表示,按照统计,也就是“五个一”新政策实施以来,从3月29日至4月4日,计划航班量仅为108班,意味着相对于上周的734班又减少85.3%,108班相当于在疫情暴发前全国的国际客运航班总量的1.2%。总体来讲,趋势是加速递减的状态。
靳军号称,随着全球海外疫情的加速蔓延,相当一部分国家出台了相应防控措施,这对抵离我国航班量也是加剧递减效应,这个过程中对境外我国公民特别是留学生群体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这一段时间虽然航班在递减,但客座率是上升的状态。按照新的政策实施的要求,现在国际客运量进一步调减到108班,涉及北京、上海、广州三大航空枢纽,它们总量是从上周的550班减少到现在的61班,降幅达89%。
靳军号指出,从政策出台的初衷来讲,航班实现了大幅的削减,再结合新通知中的要求,航班的客座率不超过75%。据此测算3月29日至4月4日,预计通过航空口岸入境的人员日均从25000人将下降至4000人左右。
分流航班
12个机场分流入境北京航班100班
发布会上,靳军号还介绍,北京口岸入境旅客相对比较集中,入境所需要时间比较长,会导致人员聚集,也加重了接触感染的风险。他说,民航局会同外交部等五部委分别从3月19日和3月22日连续两次发布公告,要求所有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客运航班分两个阶段,按照指定的第一入境点入境。
他表示,截止到3月29日,全国12个机场共分流入境北京航班共100班,涉及23157名旅客,其中在第一入境点经过检疫检测之后,留置旅客涉及19207人,留置比例达82.9%,应当说已经达到了政策的初衷,极大降低了北京口岸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
答疑
外国旅客违反隔离规定私自出境将禁止再入境
1.是否考虑包机接回境外的我国公民?
靳军号表示,“我们也确实关注到境外有客观回国需求,总体来讲,民航局将按照国家加强对境外我国公民关心关爱的总体部署,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相关部署要求,”他表示,对于一些需求集中、飞行目的地有接收保障能力的城市,我们会视情启动重大航空运输保障机制,民航也有能力及时开通临时的加班和包机。
2.确有需要来华的外国人可通过什么方式入境?
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介绍,为有效防范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外交部和国家移民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告,对来华外国人入境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这也是参考了当前多个国家的做法,是一个不得已而采取的临时性限制措施。
他表示,国家移民管理局认为在当前的疫情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非需要出境活动。
他提示,对于持外交、公务等签证的签发对象,主要是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员工的C字签证的外国人不受此次限制入境的影响。那么对于其他的来华从事经贸、科技、防疫、抗疫、合作、交流等必要活动的,以及出于紧急人道主义原因,确有需要来华的外国人,可以向中国驻外使领馆重新申办签证。国家移民管理局将协同外交部根据疫情发展变化的情况,确定签证入境政策。相关政策如有调整,国家移民管理局将会同外交部及时发布。
3.对不遵守隔离规定,私自出入境的行为将如何处理?
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表示,国家移民管理局在疫情防控期间着力在推进落实从交通运输、口岸检疫、人员的动态轨迹信息共享到目的地送达、社区防控的疫情管控闭环管理体系,对境外入境人员实施集中隔离措施,是这一闭环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出境的内地居民,边检人员在检查时都要核查最近一次入境记录,如果发现14天内有入境记录的,要坚决阻止出境,并移交属地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理。发现来华的外国旅客在隔离期间违反规定私自出境的,将移交相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并将禁止其在今后一定期限内再入境。
本组文/本报记者 刘艺龙 孟亚旭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