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萍
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漓江是桂林山水之魂。以漓江为代表的桂林山水,自改革开放以来吸引了16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及政要慕名到访。桂林市历时数十年对漓江保持“生态觉醒”,严守发展底线,真抓实干地保护漓江,使之常保“青春态”,为桂林旅游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活水。
高位重视保持高压态势
长期以来,漓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怀。早在1973年邓小平同志便指出,“为了发展生产,把漓江污染了,把环境破坏了,是功大于过呢,还是过大于功?搞不好,会功不抵过。”随后国务院下发了《尽快恢复并很好保持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风貌的决定》,桂林主动关、停、并、转、迁了60多家污染严重的工厂,启动漓江综合治理工程。
重点保护好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桂林才能得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桂林人的这种共识日益深化。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把保护漓江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一本蓝图绘到底,实现持之以恒的绿色坚守。
创新机制形成长效合力
漓江风景名胜区面积1159.4平方公里,涉及4县6城区,保护难度大。保护漓江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得到保障。广西出台了第一部地方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桂林市也推出了《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2025)》,为漓江保护提供有力依据。为整治漓江管理长期以来存在的条块分割、多头执法、排筏无证无序经营等问题,桂林明确提出“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的思路,开启了力度空前的漓江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规划创新,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纲要》为统揽,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科学规划漓江沿岸产业布局,以产业转型升级来破解漓江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二是体制机制创新。成立了漓江风景名胜区工委、管委,统筹推进漓江流域保护、建设、开发和利用。
三是执法创新。启动了漓江综合执法,全面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对漓江风景区生态环境进行“水陆空”全方位监管。
四是经营体制创新。桂林实施漓江旅游票制改革,对漓江排筏开展“限量化、公司化”治理,名胜区内竹筏从3500艘减少到1000艘以内,全部纳入新组建的两家景区公司管理,统筹了地方、经营者、沿岸群众等各方面利益。
重金重拳旨在标本兼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市政府投入近70亿元推进漓江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工程,实施漓江截污治污工程,已全面整治漓江城市段7条溪河、46个片区,并向市区周边及漓江支流推进,有效遏制了污水直排漓江现象,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9%,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入选2019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桂林建立漓江游船环保准入标准,已完成30年来最大规模的提档改造,创新构建起星级游船管理体系和标准。目前,108艘游船全部实行星级管理,161艘住家船全部清理,112户水上人家全部上岸喜迁新居。拆除所有市区沿岸及洲岛鱼餐馆违规搭建,漓江城市干流及上游水库全面禁止网箱养鱼,沿岸养殖场全部迁移。
为实现长效管理,建成桂林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解决了漓江枯水期生态问题;深入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严格保护漓江水源林。
关停拆除漓江风景名胜区全部21家采石场并复绿山体,复绿山体面积达136万平方米。
实施漓江城市段沿岸慢行步道系统建设,建成漓江东岸百里生态示范带,西岸桂阳公路旅游休闲带加速推进;实施漓江城市段洲岛环境综合整治,对伏龙洲等洲岛实施生态修复;建成两江四湖二期连通水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了旅游品牌形象和城市品位。
2018年桂林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324天,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71.23%,鹿泉市,桂林喀斯特地貌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多年的努力换来的是大量的荣誉与肯定,桂林先后获得“中华环境奖”“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十佳绿色城市”等一系列国家级荣誉。在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中,桂林连续5年荣获全国第一。保护漓江,让桂林“名利双收”,赢得了游客点赞、百姓点赞、世界点赞。文章转自:https://www.527uu.net/news/1159.html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