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的山林笼罩着薄雾,露珠洒遍竹叶,泉水汩汩流淌,在岩石上打出跳跃的水花,河水潺潺东流,不息地前进,激荡在岸边,喷涌出白沫。在这美景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岸边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沿着红旗一路前行,便来到了贵州省赤水市丙安镇的丙安红军渡口。丙安曾是红一军团驻地,红军长征留下的精神被丙安人民代代相传。尽管已是深秋,前来体验寻找红色印记、感受长征精神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
站在丙安渡口,让人不由想起红军四渡赤水时的烽火岁月……“1935年1月,红军四渡赤水时,红一军团第二师和师团部曾在丙安扎营,保证红军顺利一渡赤水,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也揭开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解说员的讲解把我带回那个艰苦斗争的岁月。
2005年,丙安被批准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地,并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2008年,丙安古镇获得“中国红色旅游经典地”“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
丙安镇镇长袁富莘介绍,近年来,丙安镇红色文化旅游发展迅速,打造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均吸纳全国游客50万人次,年均开展红色旅游讲解200余场次,有效地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传播工作。
在红一军团陈列馆,前来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游客们驻足在一幅幅文史图片前,仔细观看,沉浸在红色岁月中追寻红色记忆。笔者发现,大部分游客是举家出游,带着孩子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
“我是从东北过来的,带家人过来参观红一军团陈列馆,了解红军的艰辛。红军艰苦奋斗,用他们的生命才造就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同时也希望孩子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好好学习。”正在驻足拍照的游客刘风红说。
红色旅游发展不仅为革命老区丙安带来了人流量,也带动了“农家乐”、旅游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山区群众“靠山吃山”的收入渠道,减轻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
“过去石斛、竹荪等只能卖给当地人,销量相当有限,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红色旅游的带动,我们的产品不再愁销。”丙安镇村民王明龙对此感受颇深:丙安古镇每到夏季便会迎来旅游高峰,特别是2008年开放了红一军团陈列馆、耿飚将军纪念馆以来,每天都有大量的旅行团,人们除了知道四渡赤水等重要事件外,还对这里的农产品有了更深的了解。
“目前,在丙安古镇上,已有100余家商户在从事旅游特色纪念品销售,开了餐馆、茶馆等,收入大大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借红色旅游发展的东风脱了贫,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袁富莘说。
袁富莘介绍,丙安通过建设红色体验VR、乡村客栈、旅游停车场等项目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实现增收,贫困群众实现就业230余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除了红色旅游,丙安还是赤水河畔的千年古镇。峭壁悬岩河畔的房舍建筑多是吊脚楼,风情万种,独具特色。悬空楼、虚脚楼、无底楼、独柱高脚楼,参差排列,错落有致,保存完整,古风浓郁。
近年来,通过“红”“绿”融合,丙安焕发新的生机。今年上半年,丙安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00万元。老区发展欣欣向荣,群众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