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轮强降温天气席卷全国,东北地区更是开启了滴水成冰的“极寒模式”,夜间最低温度超过零下30℃。
为了确保高铁线路设备安全畅通,在人们纷纷选择待在温暖室内“猫冬”时,高铁人却像往常一样,在深夜的刺骨寒风中开始了又一次“逆行之旅”。
1月13日0时,夜色中的吉林市寒气逼人。羽绒服、大衣、羽绒裤、长棉靴……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春高铁基础设施段双吉高铁综合维修车间的6名职工一件件穿戴好防寒装备,在头灯的光芒照耀下,走进了寒冷的深夜。
今晚,他们的任务是调整道岔转辙部,防止回缩的尖轨或者线路冻害导致道岔卡阻。尽管已经穿上了两层最厚的大衣,甚至俯身、抬手都比平时笨拙,但吉林线路工区工长陈志国依然能够感觉到彻骨冷意,从站台走到岔区不过短短500米的距离,可他的口罩上已经结了一层厚厚的霜,眉毛和睫毛上也挂起了冰霜,虽然隔着皮毛一体的厚厚棉手套,指尖却已被寒风吹透。
“1.5,1……”13日凌晨0时30分许,陈志国将轨距尺放在两根尖轨之间,熟练地测量出线路轨距和水平,尽管线路几何尺寸还在偏差容许值内,但他没有丝毫的懈怠。冬季天气寒冷,为了确保高铁线路安全万无一失,高铁设备一丝一毫的偏差也不能放过。
“吉林站驻站联络员,12号道岔扳动试验!”1时10分,陈志国放下轨距尺,用对讲机联络现场防护员,对整修后的道岔进行扳动试验。
道岔搬动后,信号工区班长王恕认真查看了尖轨密贴状况,仔细查看了道岔锁闭框状态,又对道岔相关部位进行了适应性调整,确保道岔搬动正常,尖轨密贴到位。 2时许,黎明时分的气温越来越低,渐渐刮起的寒风,吹透了身上厚重的棉大衣,刚刚作业时忙碌一身汗水的职工们瞬间打了个寒战。王恕感觉到地面的寒气正顺着小腿向上“蔓延”,他使劲跺了跺冻僵的脚,摘下手套抹掉脸颊上的白霜,带领职工继续向下一组道岔走去。
夜色中,一抹头灯照耀下的橘黄色工作服分外耀眼……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王涛 通讯员 李季春 韩寰宇 周涛 张雪冬
图片由沈阳铁路局集团公司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