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热后,下一站是考古? 管理好学生作业,要先保障教师教学自主权! “天才少年”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吉林小伙写1万遍周星驰名字绘出吴孟达 让二人在画作中最后一次合作 日本3月1日新增确诊病例699例 首都圈能否解除紧急状态还很难说 有聊丨“反恐行动”遍布近半个地球,美国是在“反恐”还是在“贩恐”? 外交部:对联合国人权高专对中国进行不实指责感到遗憾 美国多地发生警察遭枪击事件 多名警察死伤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和音) 津巴布韦总统:中国援助疫苗对津实现群体免疫意义重大 泰国全面启动中国疫苗接种工作 美国贫困儿童超1100万 17%儿童吃不饱 国际锐评丨这个百万亿元突破的背后印着“民生”两字 美国会骚乱后许多警察考虑离职:对领导层缺乏信任 澳大利亚热销啤酒存爆炸风险 被紧急召回 渔业价格如何加速了英国脱欧:象征性主权之争 美疾控中心:变异新冠病毒若蔓延,将抹除美防疫进展 尼日利亚近300名被绑女生获释 政府派专车接回(图) 我省多所高校“错峰”返校 长白山“十项举措”营造营商环境 开学季,小心这些病找上你家娃 菲律宾开始接种中国新冠疫苗 总统发言人:点燃希望之光 北方雨雪消退气温连升 南方本周多阴雨 芬兰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应对疫情恶化 美国贫困儿童超1100万 17%儿童吃不饱 美丽乡村,见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被判3年有期徒刑 综合消息:多国专家学者谈中国减贫经验给世界的启迪 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要“长”成啥样? 森喜朗歧视女性言论“赶”人 日本千名奥运志愿者“离队” 有聊丨“反恐行动”遍布近半个地球,美国是在“反恐”还是在“贩恐”? 综合消息:西非两国首批接种COVAX疫苗 世卫组织呼吁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措施 教育培训行业屡被点名,该如何规范发展? 联合国秘书长对也门认捐会募资结果表示失望 冰天雪地正变成金山银山——中国东北冰雪经济发展迎来“黄金机遇期” 菅义伟道歉!长子涉“不当宴请” 相关内阁官员辞职 辽宁省考报名最后一天增加6.4万人 最热职位789取1 幽门螺杆菌:胃里的“不定时炸弹” 这家企业的返岗率为何如此高? 长春消防快速处置营救被困司机 当你购买盲盒时,你在购买什么? 北京1400余名督学专项督导开学防疫 墨西哥防疫主管染疫入院 接受首相之子“超格”宴请 菅义伟公关主管辞职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十条措施》的通知 泥鳅党·爆炸钩·串钩钓:“新花样”长江垂钓实为捕捞 外交部:对联合国人权高专对中国进行不实指责感到遗憾 两名乌克兰外交官因走私被捕 车上满载现金与香烟 白狐凌晨到高速收费站溜达? 确认了它只是一只貉 拜登不承认俄罗斯克里米亚地区合法性 克宫回应
您的位置:首页 >珲春 >

博物馆热后,下一站是考古?

2021-03-02 17:07:24来源:中国吉林网

无论是考古工作者,还是愿意了解考古的公众,尘封的历史得到年轻目光的关注,才有接续的可能。

---------------

考古,曾是一个神秘行业,偶尔还会被大众和“盗墓”联系在一起;考古,至今也不是一个热门行业,否则高分考生报考名校考古专业不会成为新闻。但融冰的春意,总是在春寒料峭中发生。当博物馆越来越热,有时甚至一票难求,文物的第一现场——考古工地,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春天。

1921年,我国开始对仰韶文化遗迹进行考察,现代考古学由此诞生,今时今日将开启下一个百年。只是很久以来,考古在公众印象中是失语的,考古成果只有在博物馆的展厅中才能略窥一二,考古工地除了专业人士在挥汗如雨,和大众又有什么关系呢?

博物馆作为考古的“终端”之一,近年来星火燎原。故宫博物院成了“网红”,《国家宝藏》等文化类综艺节目让各地博物馆成为年轻人的必游打卡地,先把年轻人请进来,接下来才能对他们讲故事。

当年轻人徜徉展厅,好奇心自然而然地“前移”:这些文物来自哪儿?怎么发现的?发现地是什么模样?这些小问号都指向了考古——这门脚踏“实地”的学科。

公众考古,其实并不是一个新词,最早出现于1972年麦克吉米西的同名著作。而互动,是让公众与考古不再隔阂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2019年申遗成功的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最新的一处世界遗产,自1936年被发现,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在这片实证中华文明5000年的土地上,人们要想知道它从何处来,除了参观博物馆,还能在良渚考古遗址公园“动手”。招募的志愿者在培训合格后,在考古专家的指导下,就能亲身到考古现场发掘。2020年,公园举办了14期公众考古,期期爆满。

能“动手”的不仅在考古现场。2020年4月,一部考古纪录片《古墓派·互动季:地下惊情》上线。考古、纪录片,这些听上去有些“老”的关键词,用的却是最前沿的互动剧形式。观众能像游戏一样参与剧情走向,也打破了“考古=挖宝”的刻板印象。

如果关注热搜,能发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考古相关的新闻频频上榜。“四川广汉联合遗址出土‘愤怒的小鸟’同款‘猪’”“西安地铁8号线已发现古墓1356座”“清华大学校园内发现95座古墓”……

不难看出,公众的关注点仍在于与生活相关的考古,而考古也一改板着的面孔,频频展现“亲民”的一面。本来嘛,当下的经典就是过去的流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会因时代而失色。尤其“国潮”当下,考古怎么就不能潮?

当然,这其中离不开考古文博工作者的付出。他们既要下得了“地”,又要上得了“堂”,用好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把专业人士的“独乐乐”变成公众的“众乐乐”。即便在“极端”环境下,他们也不改初心与执着。

不久前,故宫永寿宫开幕“丝绸之路(乌兹别克斯坦段)考古成果展”,原计划展出中乌联合考古队的发掘成果,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文物运不过来。走心的考古人不放弃,虽然成了图片展,展台、展柜、展板、灯光,一个都不能少。念念不忘,终有回响,展览意外“出圈”,一些原本对考古并不感兴趣的观众,就因为想看看什么是“二次元”文物而走进了展厅。

无论是考古工作者,还是愿意了解考古的公众,尘封的历史得到年轻目光的关注,才有接续的可能。这种可能,可期。(蒋肖斌)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