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红柿酸酸甜甜的,就是小时候的味道。”今年春节期间,不少人前往山东省泰安高新区房村镇的西红柿采摘大棚采摘西红柿。2月28日,笔者走进其中一个西红柿采摘大棚,西红柿秧苗翠绿茁壮,红的、黄的、绿的西红柿像灯笼点缀其间,煞是好看。
房村镇大棚西红柿的发展,得益于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泰安农科院)专家团队常年活跃在房村镇蔬菜产业中,通过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服务房村镇蔬菜产业发展。
“现在房村镇大棚地大果西红柿多是单干整枝生长,从下往上一般结五穗或六穗果实,这几穗果实相继成熟后,人们也是自下而上采摘。对于小果的樱桃西红柿来说,采用双干整枝方式,樱桃西红柿果实个更小,如葡萄粒大,更方便消费者食用。”科技特派员、泰安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谷端银博士说。
谷端银作为山东省科技厅选派的服务基层的科技人员,近几年来一直在房村镇一个家庭农场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咨询、基层人才培养培训等科技服务。2020年,她主持的山东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项目“设施鲜食番茄品种引进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在家庭农场实施,项目主要转化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近年来的科研成果,试验、示范农用废弃物作为有机基质进行土壤改良技术、高垄+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等,并培训、引导村民使用新技术,实现高效农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谷端银组建了10多个微信群,邀请相关的农业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进群,经常发送蔬菜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要领等内容。农民朋友提出问题,她总是耐心给出指导意见。“只要能给农民帮上忙,累点也高兴。”用她的话说,“农事不等人,人不到,但信息和技术不能缺”。
在房村镇,记者了解到,山东农业大学还联合浙江大学,在房村镇试验无土栽培西红柿。
“这种新型的无土栽培技术,用铝箔纸做基质槽材料等,技术核心是感应探头能根据基质水分量,自动控制施肥浇水,这就是数字化、智慧化农业。”科技特派员、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晓云博士指着大棚里的无土栽培西红柿说,铝箔纸卷成槽,里面放置基质,给西红柿提供营养,铝箔纸卷周边铺设的白色无纺布,提高地面的反光,同时也能促进西红柿的生长。
王晓云说,她非常关注房村镇西红柿老叶、秸秆等的废弃物处理问题。“西红柿每天都有老叶需要处理,可这些老叶子当垃圾扔掉,有些可惜,还给垃圾清运带来负担。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和学校等联合,做好西红柿等蔬菜废弃物的再利用,以及在深加工方面加大人力、物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就业,将西红柿产业做大做强。”她说。
科技支撑、科技引领。近年来,泰安高新区房村镇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为引导,从单一大棚种植,到特色农场采摘,推进泰山西红柿扩面、提质、增效。截至目前,房村镇冬暖式大棚西红柿产业已形成1000公顷、1万个大棚的产业规模,大棚高新技术应用普及率超过70%,已成为长江以北重要的西红柿种植产业基地,享有“齐鲁番茄第一镇”的美誉。(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毛洁 李松 赵嘉琪 焦娟)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