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计划,中国足协会在3月23日下班前或者24日上班后,公布新赛季三级职业联赛俱乐部准入名单,但现在看来名单怕是不能如期而至了。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截至中国足协即将公布准入名单的时刻,又有俱乐部“压哨退出”,而且这次选择退出的俱乐部,居然是素有“足协后花园”之称的呼和浩特中优。为什么说呼和浩特中优是足协的后花园?原因很简单,内蒙古中优隶属于北京体育大学,而北京体育大学与中国足协之间的“关联”。恐怕就不用多说了吧。
随着内蒙古中优的退出,目前共有来自中超、中甲、中乙的累计6家俱乐部出于各种原因未能通过准入审核,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怎么让中国足协“官宣”三级联赛的准入名单?
中优压哨退出啪啪打脸中国足协
内蒙古中优俱乐部欠薪的事情,其实早就不是什么新闻。春节前夕,就已经有媒体爆料过,说北体大旗下的两家俱乐部,北京北体大以及内蒙古中优,都存在着长期欠薪的情况。事实上,为了能够顺利进入今年的中甲联赛,内蒙古中优俱乐部也曾与多数被欠薪长达8个月的球员进行协商,希望补发一个月工资,然后其余所欠的工资与奖金一笔勾销,以此保证球队通过足协的准入审核保住球队。
可是,就在工资问题还悬而未决的当口,内蒙古中优俱乐部却发生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那就是体育总局干部、隶属北体大委派、中优俱乐部老总刘哲已经携公章跑路了。这一下子,纸里再也包不住火了,整个俱乐部一下子炸锅了。就在中国足协预计公布今年三级联赛准入名单的当口,内蒙古方面已经给球员下达通知,要求他们限期搬离基地,这也就意味着,这家曾经一度具备了冲超希望的俱乐部即将正式解散。球员们接下来的时间,将为讨薪和寻找下家而忙碌奔波。
“中优事件”留下一地鸡毛和问号
如果说内蒙古中优只是因为欠薪或者无力经营,最终退出中国足坛,这其实也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关键是,这家隶属于北京体育大学的足球俱乐部最终因为欠薪等所曝出的丑闻,让人感觉啼笑皆非。
首先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贵为由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的中国体育系统内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搞足球还欠薪。
搞笑的是,根据中国吉林网记者了解到的情况,上赛季,在这支球队执教三个月的韩国教练团队,总计600万元的工资,早已一分不少的发齐。这样的话问题就来了,你说他们不缺钱吧,这队伍欠薪那么久;你说他们缺钱吧,他们能让韩国教练拿走那么多钱。如今,以体育总局干部身份被北体大委派到俱乐部的老总刘哲已经带着公章跑了,内蒙古体育局这边则是要求球员限期搬离球队基地。别说要回欠款,球员现在就是单纯只想要个自由身证明,都找不到人盖章。
其次,你以为北体大旗下只有内蒙古中优欠薪?其实另外一家中甲俱乐部,也就是北京北体大,问题其实更多。
今年1月,在中国足球圈“寻觅猎物”许久的合力万盛拿下了北京北体大的运营权。根据知情人透露,现在北体大的管理团队已经被合力万盛的班子全面接管。
一位名为“北体大小石”的博主,在其社交媒体上爆料,北体大同样存在严重的欠薪问题,同时还发布了相关录音。在录音中,北京北体大俱乐部的新任领导(据说是资深职业经理人石雪清)侃侃而谈,直言领导要求一线队所有球员接受降薪,要做“限薪的模范”,做“足球改革的一股清流”。他说,北体大“在政治上要做限薪、降薪的表率”,“带头挤掉职业足球中的泡沫”,“要带个好头,成为运营成本最少的俱乐部”,“要做这个(指在中甲联赛中薪资最少)带头人”。并且,按照这位官员的说法,这一切,都是北体大校方领导的意思。这些冠冕堂皇的话确实没有错, 可问题是,这不能成为你欠薪的理由吧。
再者,从对待内蒙古中优俱乐部前途以及球员的做法上,北体大堪称中国足坛的一股“浊流”,何来清流一说?难道这就是体育总局旗下中国体育界最高学府搞的足球俱乐部?简直贻笑大方。
中国足协的不作为再成外界话柄
内蒙古中优俱乐部的这一出闹剧,不但把自己搞得乌烟瘴气,折了北体大乃至体育总局的面子,同时也让中国足协再度失信,授人以柄。
这不,很多人都对中国足协的“准入制度”以及对其旗下俱乐部的管理能力,充满质疑。
放眼世界足坛,任何一个职业联赛,都不可能在同一级别联赛中出现“关联”俱乐部。可这放之世界皆准的硬道理,如今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就“不灵”了。在中甲联赛中,“有关联”的球队何其多?北京北体大与内蒙古中优是一家,北京人和与黑龙江FC是一家。如此关联,中国足协居然睁一眼闭一眼,听之任之,这实在是难以理解。
同时,关于各级联赛的准入制度中,中国足协早就明文规定,任何一家俱乐部只要欠薪,就取消联赛注册和参赛资格,这也是为什么要在赛季结束之后,中国足协要收取各俱乐部球员亲笔签名的工资奖金确认表的原因。可事实上呢?中国足球的职业俱乐部真的就不欠薪吗?如果内蒙古中优事件不曝光,是不是中国足协就真的装聋作哑,在3月23日堂而皇之的宣布了三级联赛准入名单?
所有这些疑问,中国足协恐怕都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可以说,这一次内蒙古中优的“闹剧”,给了中国足协公信力一记响亮耳光。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于洋
图片为网络截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