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3月30日电题:放学“真空”被填补 “三点半”难题还难吗?——课后服务效果面面观
新华社记者白丽萍、张睿
教育部近期表示,将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开学以来,多地大力探索课后服务模式,求解“三点半”难题,家长不再为接孩子而犯愁,师生之间的课后交流也多了。但与此同时,一些学校的课后服务还不到位,有些变成变相补课班,老师学生压力双增加;有些搞课后服务“一刀切”,学生“被自愿”参加。业内人士认为,要让课后服务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能量棒”,完善课后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让“三点半”不再揪心
每当下午第二节课下课后,琅琅书声就会从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的诵读班内准时响起。一旁的舞蹈教室内,一只只“小蝴蝶”更衣完毕,也开始新一天的排练。书法班、科技班内,孩子们全神贯注、饶有兴趣地与老师互动着……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开学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出台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带来许多积极变化。
北京推出中小学生阶段的课外活动计划,上海公办中小学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浙江杭州的课后服务被家长称为“晚托班”……
“我们是双职工家庭,以前没少为接孩子放学的事发愁,现在学校既能辅导写作业,又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一举多得。”四川成都一位小学生家长李毅说,以往放学后,只能将孩子送往托管机构,卫生、安全等都难以得到保证。现在学校主动承担起课后服务,作为家长的他们终于可以安心上班了。
多地家长反映,自从有了课后服务,他们已将孩子的校外兴趣班“砍”掉一大半,只保留部分周末兴趣班。兰州市民窦瑞表示:“我家孩子上小学6年级,原来一周需要上3个兴趣班,现在只保留1个。”
“老师们也有了更多时间来了解每一个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遇到的作业难题在学校基本就能随堂解决,一些学生遇到的思想问题和心理变化老师也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疏导。”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校长王建萍说。
谨防便民之举变形走样
从这学期开始,许多省份已开始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全覆盖。但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部分地区的课后服务出现变形走样倾向,亟待加强规范与引导。
——孩子和家长“被自愿”参加。有家长反映,部分学校通过家委会或印发《关于课后服务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方式,和家长沟通课后服务事项时,都会说明采取自愿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搞起了“一刀切”,孩子和家长只能选择“同意”,自愿变成“被自愿”。
——课后服务成课后补习班。部分家长透露,学校的课后服务很少安排手工课或团体活动之类的项目,而是变成第二课堂。“本来一天一节的语文课,现在变成了一天两节。一周下来有十节语文课。”中部地区一位六年级学生说。
——学业负担又有增加。陕西宝鸡的张女士反映:“孩子更累了,从早到晚上一天课,课外班延时至6点,回家更晚了,睡觉也更晚了。”还有部分家长表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后,孩子依旧难以实现“作业不出校门”。
——疑虑担忧仍存在。兰州市一位公办教师向记者诉苦,现在基本上是延时工作,一天下来,体力和精力都投入较大,长时间下去老师们真有点吃不消。多地校长、教师反映,课后服务固然好,但长此以往经费缺乏保障,教师工作量大幅增加,薪酬补贴却没有相应增加。家长们则担心,课后服务课程能否满足孩子们的多样化需求?
课后服务也需健全服务体系
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为了更好地和家长上下班时间相衔接,教育部门还将考虑实行弹性放学时间。
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和担忧,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段戴平表示,这些问题实际上都反映出“教什么、谁来教、钱从哪里来”这三个基本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规范“边界”,逐步探索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体系。
课后服务需要经费保障,在实行中应常想解法常找解法。段戴平认为,各地方可根据实际状况确定课后服务财政补贴的方式和标准。财政吃紧的地方可采取成本分摊方式,财政补贴一部分、服务性收费一部分。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可由学生所在地区或学校具体承担。
课后服务一节课45元甚至免费,这样的加班费老师们直呼“太扎心”。多位中小学管理者表示,课后服务的执行主体是老师,应制定完善学校劳务报酬发放办法,只要和老师的付出成正比,老师们参与的积极性就高了。
让课后服务因人而异有“弹性空间”。“家长希望课后服务这段时间能够满足不同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其实也就是‘因材施教’,我们采取打造‘兴趣课超市’的方式,内含30至40个课种供学生们选择。”兰州市西固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国荣认为,学校不可能包揽所有的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挖掘资源、甚至邀请、购买外部师资开设拓展课程,开足开好课后服务,帮助孩子们快乐成长。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