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内,开阔的实验室里摆满了实验设备,嗡嗡作响,一排排开放式实验台前,中国吉林网见到了默默地忙碌着的王绍举。
38岁的王绍举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空间新技术部研究员,作为部门骨干,王绍举主持或主要参与研制的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十余项,研究成果在科研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党员,王绍举积极谋奉献,以个人的不懈努力,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做科研很不容易,但这是我们科研人员、党员肩负的使命,要给国家和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卷。”王绍举对中国吉林网说。
自王绍举毕业至今,一直从事科研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我体会,作为科研人员,和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都要求实、求真,有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说。
党性教育不断滋养 大三时就入了党
“我是在大三时候入的党。”王绍举说,“我本科是在东北师范大学读的,因为我是班长,所以平日与团委老师联系较多,也常去看望老党员,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等。党性教育无形中不断滋养着我,入党的想法在我心里慢慢生根发芽,我要加入这个集体的观念也逐渐坚定。”
2005年,王绍举获得了长春光机所的保研名额,他终于走进了这所心中的“科学圣殿”。
“刚开始我只是跟着老师做软件,2006年,长春光机所启动了三期创新项目,并决定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即微纳卫星。11个研究生,包括我在内,在老师的领导下成立了星载一体化技术研究组,专攻微纳卫星技术。尽管我们‘白手起家’,但我相信我的所学所研一定会取得新的成就。”王绍举说。
从无到有的背后,是心血的凝结和党组织的保障
十年磨一剑,2015年10月7号12:10,吉林一号一箭四星发射成功。
吉林一号,打破了商业的垄断,也开创了商业卫星的先河,在国内外航天圈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标志着吉林省在高新技术、通信产业、装备制造和航天信息产业研发等方面都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此刻,长春光机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得到了印证。
回首当时,王绍举依然热血沸腾,“看到自己所做的这份工作能被大家认同,感到特别自豪!科研人员的动力大部分来自自信和自豪感,当我们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国家经济、国防等方面发挥作用时,这种自豪感会支持着我们在研究工作中走得更远。”
王绍举表示,在十年不断地艰苦磨砺中,党组织起到了莫大作用。
“科研工作多难啊,不断失败,不断调整,不断探索。”王绍举说,如果把科研工作比喻为打仗,党组织就起到“战斗堡垒”的作用,要凝聚人心,有困难的时候挺身向前走在最前面。对科研工作一时受挫折的同志,要及时谈心开导;取得成果的时候,也要有人及时分享喜悦。
科研环境不断优化,有目共睹
“科研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我们的科研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必须更加强调科研成果应用的潜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王绍举说。
近几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研环境的基本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论,并受到国家有关科技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王绍举对此深表感激,他说:“10年前我们申请项目很困难,如今,科研经费的审批权限,审批流程等,比以前都有了很大的灵活性,更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方便了科研人员去申报项目,使项目结题更方便,让我们更注重项目本身,而非其它因素。”
党员觉悟体现在工作中
十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三十多篇论文,近二十项授权专利……十多年来的工作成果也证明了王绍举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现在他也成了导师,带起了学生,“做了导师,带着那么多学生,责任大啊,不能把人带歪。”
他说:“作为导师,不仅要在学业上对学生负责,而且要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引导学生有所突破、有所进步。人生的道路上,也要通过以过来人的角色,帮助他们少走弯路,使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
与此同时,王绍举不断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知史爱国,筑牢信仰的基石,汲取党员道路上的前进力量。
“党员的科研工作和业务水平要更好,党员觉悟要体现在科研工作中。”王绍举说,“事实证明,在研究中心,党员身份和业务水平是有关联性的,党员的确走在了前面。”他表示,正常情况下,思想道德与科学研究水平,是没有联系的,但是结合到科学研究的环境里面就不一样了。
“党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党员的思想觉悟要比一般人高,遇到困难时要挺身而出,去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去引导大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许多老党员对我们的言传身教。例如,大家所钦佩的王家骐院士,他在科学研究上是一座令人仰望的大山,在为人上是一棵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大树,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是我们不断学习的人。”
在王绍举的实验室里有这样一幅条幅——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他对中国吉林网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也是他的座右铭。“我这个月有一个课题要结束,今年年底还有一个项目要验收,还有一个学生马上就要读博士了,我要指导他写出一篇高水平的SCI论文。”王绍举笑着说,他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在采访的最后,王绍举说:“发展航天事业需要以国力和人力为基础,人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国家需要人才,也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日后,我希望在行业里我可以做得更好,培养更多的学生,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发挥更多的力量。”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贾子尧 文/图 马瑞/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