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中国吉林网“2021,吉林振兴ING”大型调研采访活动继续深入吉林省梨树县。
如何保证增产增收又保护好黑土地,在梨树县康达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这一切的答案都展现在田间地头。
合作社理事长杨青魁对中国吉林网说,到今年,合作社已经成立了20个年头,成员由组建之初的6户发展到现在的62户,拥有农机具24台套,而合作社流转的土地也发展到了65公顷。
在合作社的梨树模式研发基地内,春耕的种子刚刚下地,而地面上,就是保护这片黑土地的秸秆。
“玉米在收获后,将秸秆全部还田覆盖地表,经过多年的秸秆全覆盖,黑土层已经达到50至60厘米,根系能扎到2米。”杨青魁介绍说,这种形式也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
杨青魁说,再“专业一点”,“梨树模式”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是以作物秸秆覆盖免耕栽培为核心,包括机械收获与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与施肥、病虫草害防治、轮作等技术环节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
黑土地保护好的同时,又实现了增产增收,据杨青魁介绍,这片试验田已经连续两年达到吨粮,并且在不断创造高产。
在合作社内,杨青魁算了这样一笔“账”。
现在,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每年会给成员每晌地1万元的“分红”,而在农忙时节,成员也可以到合作社打零工赚工资,农闲的时候,可以出外打工,或者经营大棚种植其它果蔬等农作物,这样一算下来,一位“普通”的合作社成员的年收入至少在10万元。
“肯付出,守好业,收入就会不断提高,这就是咱们合作社的‘法宝’。”杨青魁自豪地说。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志明 摄影 郭亮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