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序幕。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东北全境沦陷。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派遣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等奔赴东北各地,开始创建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1933年9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开始在白山黑水间与敌人展开周旋。
1933年秋,杨靖宇决定在独立师中设立少共国际师队伍,并命名为“少年营”。全营兵力70余人,平均年龄只有18岁,他们有的是随父母参加抗联的孩子,有的是被解放的童工,还有只身投奔抗联的孤儿……
少年营成立后,杨靖宇在第一师中挑选战斗经验丰富的骨干组织训练。少年们迅速成长,在1933年10月30日迎来了首战。那一役,他们在桦甸县里面沟设伏,成功击毙了日伪军10人,俘虏10人,缴获了大量物资,首战告捷!
他们是群众的孩子,艰苦的战斗中也不忘群众。1934年4月,少年营袭击并打开扎木沟会房,缴获军衣30套。他们把缴获的粮食、衣物分给了当地群众。
在抗联活动中,少年营的小战士们还负责发动群众支援抗日斗争。他们派人张贴标语、在群众中广泛进行抗日宣传。
1934年夏,“青纱帐起”,少年营和人民革命军一团四处隐蔽游击歼敌。战斗使日寇遭受重大伤亡,打击了敌人有生力量和嚣张气焰。
他们年龄虽小,却是勇敢的战士。1935年1月,因为叛徒出卖,中共磐石中心县委机关遭到突然袭击。在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的途中,少年营负责殿后。小战士们沉着冷静,隐藏在密林深处阻击敌人,打垮了敌军一次次围追堵截。
1936年6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少年营随之扩大。这支英雄的少年队伍随抗联第一军转战南北,破坏敌人交通运输线、攻占敌人县城据点,成就了敢打敢拼“铁血少年营”的威名。
少年营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1936年秋后,一些少年营的战士在唐帽山被敌人包围,他们殊死抵抗,子弹没了,就用白刃,战斗到最后只剩下6个人。为避免落入敌手,在敌人发起最后一次冲锋时,6个人毅然跳下了石砬子,被称作“唐帽山六壮士”。
1938年6月,因师长程斌叛变,少年营随之解散。为了重整旗鼓,同年8月,杨靖宇在辑安县(今集安)重新组建了一支少年队伍,命名为抗联一路军少年铁血队,并作为一路军的随营军校来办,把他们集中起来学军事、学文化。
这支队伍成立不久就与日伪军发生了战斗。通过巧妙设伏,日伪军尾随部队几乎全部被歼,抗日联军缴获轻机枪8挺,步枪、手枪160余支。少年队的战士都领到了枪,个个笑逐颜开。大伙儿把这种“四四”式步枪叫“小马枪”。
至1939年,主力部队陆续转战密林深处。各地密营也因叛徒告密被陆续破坏,粮食、弹药消耗殆尽,抗联部队陷入极度危险境地。少年营的小战士们不畏艰难,在密林间四处出击作战,给敌人造成重大伤亡,确保了抗联部队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直到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在濛江县壮烈殉国,少年铁血队成了与杨靖宇一同战斗到最后的英雄队伍,留下了“忠肝义胆,少年铁血”的威名。
英雄虽逝,英魂不朽,伟大的抗联精神如同一面旗帜,不断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字记者:张博宇
视频记者:司晓帅
主创主笔:赵明仁
主笔:于广生、王惠、侯长城、刘建华、刘建国
画家:秦永哲、谷春平、孙桂丽
史料支持: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